【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1年会专区

[陈志勤]节庆活动创造与地方文化展示
——以安昌腊月风情节为例
  作者:陈志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0-20 | 点击数:32112
 

 

 
节庆活动创造与地方文化展示
——以安昌腊月风情节为例
陈志勤
(上海大学)
 
通过成功举办奥运会到世博会,我们已经翻过了以经典的四大文明展示国家形象的一页,在新的社会转型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当时代需要关注的课题。而这不仅仅是以国家为视角的问题,各地利用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其中所蕴含的地方文化、地方形象的再造以及重构的现象,也不得不让我们关注于地方这样的视角。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刁统菊]娘家人还是婆家人:嫁女归属问题的民俗学研究
下一条: ·[陈永香]彝族伙头制与宗教信仰
   相关链接
·[许佳琪]自媒体背景下汉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民俗传播研究·[牛聪]从地方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标识:赫哲族“伊玛堪”在“乌日贡”大会中的传承重构与功能特征
·[李牧]共舞:海外华人春节庆祝中的舞蹈与舞会·[柯小杰]地方志视角下的民俗记录与乡情传承
·[段淑洁]身体、社会与文化:节庆民俗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记忆维度·[崔泽玲]山西朔州社火寻踪:从朔城区到平鲁区,看地方文化在全球交流与本土扎根中的传承新径
·[陈科锦]文旅融合背景下濒危民间信俗类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刘魁立]非遗传承: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李悦]中国的节庆习俗与民族时令戏
·[王渭清 赵磊]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与共济·[王倩 陈东云]瑶族节庆文化符号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石圆圆]都市新风土记:人间关系的再创造·[黄璜]景颇族神话传统的创造性主体研究
·[高健]时间起点、时间跨越与时间压缩·[马晴]从食俗到节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