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彭兆荣:《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
  作者:彭兆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5-07-16 | 点击数:10651
 

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
——酒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原理

丛书名: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学术文库  
作  者: 彭兆荣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2-1
字  数: 340000
版  次: 1
页  数: 358
印刷时间: 2004/12/0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301076200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类学仪式理论、仪式的文学人类学解释、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酒神系谱、酒神的美学发生学原理及酒神的文学原型叙事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笔者试图说明:像“日神/酒神”这样的纯粹具有西学伦理和哲学美学发生学意义的叙事范式其实充满着“东方叙事”的因子;它是一个“东学西渐”的历史变迁过程。它可以说明:在“西方文学”的“我者叙事”当中,事实上存在着许多东方文化的“他者叙事”。如果说比较文化(文学)的学术反思在今天有什么特质的话,其中之一便是所谓“西方”的文学叙事范式(假定为“同质性文学”)本身同样值得我们进行“比较”,包括“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因为连“西方文学”这样的概念都是“想像”和“制造”出来的。由于一个标志着帝国隐喻权力范式的作用,许多历史因素或经过选择,或经过排斥,或经过变形,或经过转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共谋”(Complicity)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例证。

 作者简介
        彭兆荣,1956年生。现为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到法国尼斯大学人类学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人类学研究所从事学习和研究,巴黎大学(十大)高级访问学者兼讲座教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人类学系访问教授。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与文学人类学研究。主编“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出版著作(含合著)11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在我国的重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民族研究》《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中国音乐学》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
 第一节 仪式的表述:界定与概说
 第二节 学术“原点、“仪式假定与基本表述
 第三节 仪式的进程:阈限与通过
 第四节 仪式的象征:功能与结构
第二章 文学人类学的解释谱系
 第一节 不设防的文学人类学边界
 第二节 文学人类学与“神话一仪式范式
 第三节 “金枝情结与两个F:事实/虚构
 第四节 作为“物质的仪式叙事
第三章 人文自然的历史谱系
 第一节 自然的人文话语
 第二节 物种的人类话语
  A 动物的人类话语
  B 植物的人类话语
 第三节 中心的边缘话语
  A 神话一仪式叙事的“中心/边缘”轨迹
  B “东方/西方的话语变迁轨迹 
  C “文明/野蛮的话语变迁轨迹
第四章 酒神祭仪的神话谱系
 第一节 概念和定义的解说
 第二节 酒神的谱系
 第三节 戏剧的缘生形貌
  A 酒神的颂歌
  B “仪式戏剧假说? 
  C 仪式戏剧“原生要素”
第五章 符号话语的美学谱系
 第一节 酒神的美学原则
  A 悲剧的喜剧特征
  B 酒神祭仪中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节 变形原则
 第三节 符号与隐喻
 第四节 酒神的精神
第六章 文学叙事的原型谱系
 第一节 文学叙事内部的“功能一结构”
 第二节 仪式一原型之生死母题
  A 生死一再生的循环形态
  B 垂死的中间形态
  C “替罪羊的置换形态
  D 仪式之“生/死”
 第三节 性灵之间
  A 自然之性的悲剧母题
  B 社会之性的悲剧母题
参考文献
后记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福岩:《民间故事的伦理思想研究:以耿村故事文本为对象》
下一条: ·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上中下册)
   相关链接
·[毛巧晖]抗战时期民间文学的大众化实践及本土话语的生发·[于晓雨]泰山庙会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
·[朱炳帆]“五羊传说”申遗晋级的可行性分析与再语境化重构·[郑甜甜]口头歌谣存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郑立洋]民俗主义视域下网络小说《道诡异仙》文本解读·[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
·[张赵]情感补充与风险防范:冀南地区的疾病叙事及仪式治疗实践·[张玉琳]重返生活世界:民间文学的家庭生活实践及其活态传承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
·[于佳卉]下山东请九郎:功能导向下烧香香卷的边界重构·[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
·[姚苏笑]角色功能、故事类型和仪式:《日瓦戈医生》中的民间文学书写·[杨卓玥]西安回坊口承文学的文化叙事与传承研究
·[杨赫]增进理解还是固化偏见:西方记者甘露德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与中国国际形象建构·[肖慧]徽州鱼灯的仪式展演与互动传播研究
·[王雨铭]生成性遗产:民间文学类的非遗保护建构·[王雅静]八仙信仰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接受与变异
·[王兴尧]文本·仪式·节日:春联风俗传说的文化叙事·[王心怡]“名”“实”之间:走马镇空间生产与故事传统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