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
——“猴避马疫”的历史流变及跨文明互动
宋毅林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猴避马疫”作为汉唐以降中国民间信仰与佛教文化交融的典型案例,其历史渊源与功能嬗变尚未被充分阐释。通过梳理汉至明清文献、出土文物及印度佛经,揭示该习俗的形成实为佛教“猴马”观念的本土化结果,并论证其从实用祛疫行为向象征性文化符号的转化过程。“猴避马疫”的核心理念源于印度佛教中猴马关系的象征体系,经中亚游牧民族传入中原后,与本土祈福传统及医学认知相融合,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明确祛疫功能。在对已存文献史料的辨析中,厘清了该文化现象的三重演变逻辑:其一,战国至汉代猴马组合的祈福意象为文化母题奠定了基础;其二,佛教东传提供了“猴能御疫”的观念框架;其三,明清时期通过医学典籍的再阐释,完成了从实践行为到文化符号的固化。“猴避马疫”不仅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典型路径,更折射出中古社会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吸收与创造性转化。
关键词:猴避马疫;跨文化交流;民俗文化;文化历史流变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