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冯骥才等专家学者紧急投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
  作者:记者 黄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6-04 | 点击数:5281
 

羌族释比“还愿会”大型祭祖还愿活动。
羌族释比“还愿会”,羌语称“苏布士”,也叫“祭山会”。每年重大节庆之时,羌人都要在神山密林里举行大型祭祖还愿活动。
其中尤以十月初一最为隆重。还愿会主要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至今这一理念仍在羌族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6月2日电 (记者 黄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羌族文化研究专家李绍明等学者6月1日在京发出倡议:呼吁民间文艺工作者尽快前往四川灾区、共同参与羌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6月1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文化学院联合召开“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来自北京和四川的文物、历史、民俗、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纷纷为“如何抢救、传承、延续羌族文化”建言献策,并向全国民间文化工作者发出这份倡议书。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以及来自北京和四川的文物、历史、民俗、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罗哲文、李学勤、刘锡诚、宋兆麟、朱永新等50余人出席会议。

  严隽琪在座谈会上指出,此次受灾严重的北川县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又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故乡,北川的大禹遗存丰富,北川的羌族村寨、羌族史诗、羌族雕镂、羌族民间歌舞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她希望文化界专家积极投身灾后文化重建工作,深入调查与了解羌族文化和灾区各民族文化遗产在震中受损情况,贡献智慧,提供建设性意见。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在会上介绍了实施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工作的具体措施和目的,他说,作为一名文化人,承受着失去同胞和文化遗产双重的焦愁,羌族文化在还未来得及整理之时,受到迎头一击,少数民族文化大部分是非物质文化,一旦传承人消失,根脉易断绝。羌族许多古村落位于河谷之中,此前尚未进行文化遗产的全面整理、普查,地震过后,羌族文化遗产不能再受更大损失。他呼吁民间文艺专家:尽快前往灾区,到北川等羌族聚居地展开文化遗产调查、寻找民间文艺传承人;其次,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类;第三,提出具体保护方案。

羌族民居(资料图)

  罗哲文、李学勤、刘锡诚、宋兆麟等曾经深入考察和研究过羌族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抢救、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发言。专家们深入讨论了灾区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纷纷为灾后重建的文化保护建言献策。

  会上成立了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决定成立由冯骥才任主任的专家调研组,迅速组建工作小组赴灾区调查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受损情况,提出保护规划。

  与会专家学者还向全国文化工作者发出了《倡议书》,倡议书说,发生在汶川的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也使很多文化遗产受到重创,特别是独具特色的羌族文化遗产正面临毁灭性劫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世界性的文化难题,遭受巨大损毁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劫后重生、重现辉煌,这是一个空前的挑战和考验。

  倡议书呼吁,请让你与我们一起与灾区人民共同承担和应对这场劫难;请让你与我们一起带上行囊,去灾区做特殊的田野调查,去记录、整理、呈现灾区各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请让你与我们一起探索和研究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价值,弘扬它们在中华文化历史中的地位与贡献,积极为各地重建家园建言献策,让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世代赓续。

 

  文章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2008年06月02日08:1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一条: ·“非遗”保护,关键是活态传承
   相关链接
·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春节申遗成功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召开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