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3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3年会专区

[张淇源]作为类民俗的圣地巡礼:时空感重塑与记忆再生产
  作者:张淇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10-14 | 点击数:1800
 

中国民俗学会2023年年会论文• 

作为类民俗的圣地巡礼:时空感重塑与记忆再生产
张淇源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作为类民俗的形式,玩家通过“圣地巡礼”体认神圣。游戏经营商与地方旅游局相互磋商,通过游戏世界标志物,全方位调动玩家的感官,令虚拟和现实两个空间彼此叠合;在该空间中,玩家从游戏的客位视角走向主位视角,成为具身体验游戏叙事的第一人称,召唤着特定的时间、情感与际遇。走出圣地,玩家在自反中重新定义自我,理解虚拟与现实、神圣与世俗的关系,也通过“疲惫”“牺牲”等话语层累圣地的圣性。最后,传承时间的长度、群体的扩布与承认、内部稳固的惯习系统,决定新兴现象能否成为“民俗”的子集,成为一种“类民俗”。
      关键词:圣地巡礼;空间;时空;记忆;类民俗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明静]淄砚考
下一条: ·[张巧坭]西山永定河传世文献调查报告
   相关链接
·[于晓雨]泰山庙会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朱林]时间的空间化:民间传说的地方性再认识
·[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赵经纬]遗产话语下社区博物馆的功能建构及其空间实践
·[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张雅棉]女性庙事实践与信仰空间构建
·[袁玥]文化展演场:近代上海书场的表演与空间·[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王心怡]“名”“实”之间:走马镇空间生产与故事传统传承·[孙佳]中原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与价值重构
·[苏筱]数字篝火:锻造当代民俗熔炉的“游戏-仪式空间”·[石岩奇]三扇门:沂蒙地区婚嫁礼仪中的空间过渡与人生通过
·[孟令法]社会需求与信俗治理的失衡:民间信俗空间当代兴废的政策反思·[刘忠帆]孟姜女传说“泪-泉”景观叙事研究
·[刘永发 薛熙明 焦敏]真武水神信仰源流及时空演化研究·[刘婷 高睿涵]空间分类与精神实践:武陵山区文化空间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价值意蕴
·[刘超]空间、物与地方知识: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产业发展的在地性制约机制及其破解策略·[林美静 赵梦泽]地方技艺的空间生产:江苏大豆类非遗文化聚落生成探析
·[李丽丹]蒙古族ATU613“偷听话”故事:角色、叙事与空间象征·[贾怡文]社区的联结与延续:老北京叫卖表演的文化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