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叶舒宪]以物的叙事重建失落的历史世界
  作者:叶舒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03 | 点击数:10033
 

 

  神话传说中有没有真实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德国的文学爱好者谢里曼坚信荷马《伊利亚特》所讲述的特洛伊战争是真实发生的,他带着妻子去土耳其发掘,结果找到失落已久的特洛伊城及其黄金珍宝,轰动西方世界,并由此开启考古学的黄金时代。中国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河套地区发掘出距今4000多年的石峁古城及其玉礼器,给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带来惊喜。本文力图以前文字时代的神圣器物解读作为文化大传统的符号知识,反观中西两部文学作品《穆天子传》和《伊利亚特》所透露的历史真实,并分别透视西方黄金时代神话与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中国玉石崇拜神话与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主义价值观之源。

  文字以外无历史的观念不合时宜

  文明国家起源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形成以宗教奢侈品生产为特色的王宫经济。这种早期国家的宗教奢侈品,在西亚和欧洲均围绕黄金神话这一核心,生产精美的金器用来象征神权和王权,并创作出有关黄金时代和金苹果之类的神话;在东亚则以玉石神话信仰为核心,玉礼器成为考察夏商周王权最重要的系统物证。文学人类学一派倡导的四重证据法将文物和图像作为第四重证据,它们与后世文献相比,如同法庭上的物证。那种认为文字以外无历史的传统观念则显得狭隘和不合时宜。那么,怎样通过非文字的图像叙事、物的叙事,重建失落的历史世界呢?

  将中国和希腊的两部早期文学作品——《穆天子传》和《伊利亚特》,解读为承载重要历史信息的案例,用出土文物和文字叙事相互对证的方式,可以揭示隐含的内容。古埃及文明在西奈半岛大量开采绿松石矿,苏美尔文明从中亚的阿富汗山区进口青金石原料,华夏文明则从新疆昆仑山地区的和田索取和田玉材料。王权国家所在地到玉石原料产地之间往往相距甚远。玉石神话崇拜所拉动的生产和运输行为,构成新石器时代后期最重要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革,随后引出对铜矿石、锡矿石、金矿石等金属的认识。从神话化的玉石崇拜到神话化的金属崇拜,是一脉相承的人类精神活动。由其催生的冶金生产终于把人类从史前期的石器社会引入文明的门槛。从文化的连续性上看,青铜时代取代石器时代,主要是由于人类从长期开采使用石器的经验中,新发现有一部分特殊石头是可以冶炼融化的。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即是在这一新发现的冶铸技术基础上产生的。

  《伊利亚特》保留以战争夺取黄金的历史记忆

  公元前8世纪,当赫西俄德用希腊文记述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的神话历史时,这两种贵金属在地中海文明中早已被应用了3000年。荷马史诗中歌颂黄金和青铜的频率,大大超出歌颂白银的频率,从本地物产资源看,其原因似不难找到。从宙斯的“青铜铺地的房宫”、“黄金铺地的宫房”,到天后赫拉的黄金宝座,再到爱与美之神被称为“金色的阿佛洛狄忒”,以及宙斯的金杯、赫拉的金杯,希腊神话想象的天神世界突出呈现金属崇拜。相比之下,华夏文明的始祖神黄帝在《山海经》中被描绘为在昆仑玉山世界中吃玉膏;另一位与昆仑密切联系的女神西王母,则以头戴玉胜、掌管不死药和献白玉环为突出特征。

  荷马假借狂人塞耳西忒斯之口,发出画龙点睛式的预言,暗示战争的主因不是夺回美女海伦,而是夺取黄金。史诗结尾的一个场景:特洛伊的老国王普里阿摩斯称了十二塔兰同黄金外加两只铜鼎四口锅,前往敌军营地赎回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将此场景看成作品中的“内证”,可彰显战争的真实目的。特洛伊以“东方黄金之城”的美名让希腊人垂涎欲滴。荷马通过口传讲唱方式留下早期希腊族群的珍贵文化记忆:3000多年前的土耳其海岸发生的这场大战,不是文学的虚构,其表面起因是为争美女,实际上是为掠夺黄金和青铜等金属资源。若将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也合并考虑,青铜时代早在4000多年前就在地中海崛起。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唐卉]伊利昂与特洛伊:在神话与历史之间
下一条: ·[孙少华]史书“故事”的文体衍化与秦汉子书的叙事传统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周嘉]运河地名的历史制作
·[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
·[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阐释与变异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许平山 潘瑞春 余琴]传统陕北秧歌中的阳图类别及其历史文化考论
·[徐宇恒 乔英斐]中国疾病污名化的历史演进与文化领导权博弈·[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
·[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谢红萍]流动与型构:古渔雁民间叙事的生成逻辑
·[肖志鹏]历史记忆何以构建:诸葛亮传说的历史记忆、书写与文化景观研究·[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
·[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王子蔚]水患、信仰与民俗:永定河三家店村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