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罗文敏]组材: 集与散——《伊利亚特》与 《格萨尔》的情节结构
  作者:罗文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9-01 | 点击数:9849
 
  由于本论文所参考的本子有两个——《分章本》和《文库本》,这里分别进行展示和分析,借以总结《格萨尔》本身的共性结构特征。贵德分章本(共五章)的(三角形)结构如下图所示:
  若加“安定三界”部分为第六章,则贵德分章本的结构是:
  至于说《格萨尔》在功能上具有“开放性”,那是因为基于分章本的简明扼要的特征以及后世分部本演绎不穷的状况而言的。而其中针对贵德分章本的第四章(“降伏妖魔”)和第五章(“征服霍尔”)的分部本,是《格萨尔》诸分部本中最多的。
  按照《文库本》,则可以看到《格萨尔》的结构是这样的(内侧带括号的宋体文字标示《分章本》结构,外侧加粗黑体文字为《文库本》结构;框与框之间用直线连接的,表明两者虽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
  由上图可以看出:其一,《分章本》已经基本具备了《格萨尔》的主要情节架构,其五章内容就是《格萨尔》史诗情节之“最主要的五个章节”。其二,从情节枝干上说,相对于该分章本,分部本所起的作用是“两充”:“扩充”和“补充”。也就是说,一方面对分章本已有的章节进行“扩充”,使其丰富、详尽而更富有蕴藏量;另一方面在分章本的主干情节的前后进行“补充”,使其更加体系庞大、更能包含后世共认须包含的(本藏族文化的)诸多方面。
  这里之所以说《分章本》五章内容就是《格萨尔》史诗情节之“最主要的五个章节”,那是因为:“在天国里”—“投生下界”—“纳妃称王”是格萨尔作为史诗英雄在成就伟业之前的三个关节点,它们依次分别象征着(人间英雄)格萨尔的“来前”—“来时”—“来后(的)成年(礼)”这三个时空对应,因此,作为始终以核心主人公的主要言行和丰功伟绩为主要讲述内容的《格萨尔》,这三个关节点是支柱性的。随后的“降伏妖魔”与“征服霍尔”其实可以(合起来)看做第四个关节点——“成年后的丰功伟绩”,只是这个关节点在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中的分量很重,所以在《分章本》中占了两章,尤其是“征服霍尔”占了《分章本》几乎三分之二的演述分量,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就如同《伊利亚特》中的第27天占据了整个《伊利亚特》约三分之一(8卷)的分量一样,这是演述者之演述技巧中详略裁剪技艺的使用结果。随后,若再有一个“安定三界”章,《分章本》即算完整,。整个结构就成为:
:
 
  由分章本的代表之一《贵德分章本》和分部整理本的代表之一—《格萨尔文库》的实际文本内容来看,将分章本的某一章扩充为分部本的某一部不仅是一种内容上的扩充,还有内容上的丰富、变化与创新,这种变化与创新是在保持《格萨尔》的整体风格样貌之统一性的基础上完成的。很大程度上,分部本加入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与诸方面的“智”与“识”。所以说,只要符合《格萨尔》的结构体系、总体风格与语言修辞等诸多方面的体系要求并能够与其他部分协调统一的分部本,都是可接受的,因为《格萨尔》叙事中的结构设计,早就是首尾相接的圆(环)型整体,其中各(分)部必然是群峰并列的简单连缀关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敏】

上一条: ·[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下一条: ·[林继富 闫静]从礼俗现象到生命过程的探寻 ——基于中国人生礼仪研究70年(1949~2019)的讨论
   相关链接
·[李汉秋]端午节:中华民族奋进精神的集中体现·傈僳族:历史迁徙中的分散与凝聚
·[吴锡平]集中国宝卷研究之大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天津博物馆集中展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