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张勃]祈生与狂欢: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6 | 点击数:9288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至少从隋朝开始,元宵节就已经有了丰富的习俗活动,并形成十分鲜明的文化性格,此后,节俗活动更加多姿多彩。节日期间,人们踏月走桥,观灯彩,猜灯谜,放烟花,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元宵节成为中国诸多传统节日当中最热闹的一个。

  说起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坊间流传的两首童谣正做了很好的揭示。其一云:“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丁。”其二云:“元宵节,闹花灯,人们个个都欢腾。大街小巷做花灯,满街都是红灯笼。”前者道出了元宵节的祈生意蕴,后者道出了元宵节的狂欢精神。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食色,性也”,人的生产、再生产和物的生产、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下去的必要条件,因此,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是不少传统节日都多多少少包含的意蕴,然而,这其中毕竟又有多寡轻重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元宵节在这方面似乎更为突出,明显带有祈生色彩的节俗活动也更多一些。

  祈生,就是对生殖的渴望和追求,既包括祈子,也包括祈年。祈子盼的是人丁兴旺,祈年盼的是庄稼丰收。

  一方面与灯火通常被视为生命的象征有关,一方面与“灯”与人丁的“丁”音相近、形相似有关,元宵节的祈子活动总是与灯联系在一起,正如前引童谣所说的“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丁”.我国不同地方用灯祈子的方式不同,或送,或偷,或请,或抢,但都表达着同一种念想。比如在四川成都,新嫁了女儿的人家,在元宵节这天,必买一盏漂亮的台灯和面粉制的小老鼠,送到女儿家,叫做“送灯”,俗信这样可以多生孩子。广州则有请灯之俗。元宵节时,当地庙里会张挂许多花灯,都编了吉祥的名目,又分了几等的价钱。有想请的,就告诉庙里的司祝,喜欢哪一盏,便用红柬写上“某宅敬请”四个字,叫做“请灯”,俗信请灯可以使家中添丁。甘肃阿阳有抢灯之俗,也叫端灯、背猴。这一习俗活动在年前出嫁女儿的人家举办。事先捏制多盏面灯,其中最大的一盏为猴形。灯碗内放油,可以点燃。天将黑时,主办者在院内放八仙桌,桌上放炕桌,再放斗,将猴灯摆在最高处,各种形制的小灯放置在猴身上的各个部位以及八仙桌、炕桌、斗的空闲处。主祭者是新婚夫妇,他们先叩拜猴灯及乡亲,然后点燃灯盏。大家先是观赏,听到有人喊“抢”时,就争先恐后上前抢灯。早有准备的新女婿会捷足先登,抢猴灯在手。余下的多被青少年抢走。等新婚夫妇回家时,要将猴灯背走,并将其吃掉,据说这样可以很快生育子女。四川合川一带,常有一些好事者,偷取别人屋檐下的灯,糊上红绫,一路敲锣打鼓,送到多年不育的人家,叫做“送檐灯”.当地还有“偷元宵汤圆”之举,也意在祈子,正月十五日晚,家家会作汤圆祭祀天地和祖先,祭毕分给家人食用,取合家团圆之意,叫做“元宵汤圆”.多年不育的人家,会到子孙繁多的邻居家偷食元宵汤圆。

  元宵节期间较广流行的走桥摸钉也含祈子意蕴。比如江苏如一带,元宵节期间,“女伴相携出行,争拾云路桥砖,为得子之兆”.北京一带,妇女出行到城门去摸门上的钉,摸到也是得子之兆。

  元宵节期间的祈年活动也曾十分常见。比如上海、江苏南部一带有“照田蚕”的做法,是典型的祈年之举。元宵节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点燃用芦苇、红草或茅草扎成的草把,沿着田埂或田野快步跑,边跑边喊:“正月半,二月半,家家户户放烧火。我家的菜上了街,人家的菜不曾栽;别人家的谷子豆子大,我家黄豆盘碗大;别人家棉花瘦又低,我家棉花壮了又撑天。”喊罢再拿火把到自家的田地挥舞、喊叫一番,据说这样可以防治虫害,令庄稼丰收。山西《潞安府志》的农民会“蒸面茧以祀蚕姑,作粘穗以祀谷神。”元宵节广泛流行的舞龙活动也与祈年不无关系。庄稼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龙乃司水之神,舞龙的目的正在于唤醒冬季沉潜于深渊的长龙,让它兴云布雨,济物利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节 世界年:中国文化年如何提升世界影响力
下一条: ·[萧放]当代中国的元宵灯会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