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正月十五雪打灯 齐鲁娃娃的花灯记忆
  作者:张洪志 孙欣 王涛 陈正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7 | 点击数:10622
 

  蒸面灯

  小时候对元宵节的喜欢更甚于过年。

  幼时的过年不外乎是穿崭新的衣服、吃美味的东西、磕磕响头、收收红包什么的,而且磕头又很痛,红包在手里没捂热就给父母抢走了,没什么真正属于自己的乐趣在里面。

  元宵节则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间。

  早早的,我就闹着姥姥准备灯面。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搞清楚灯面究竟是什么面,大概就是豆面之类的杂粮制成的吧。用这种面蒸出的东西黑黑的,硬硬的,嚼起来要很用力,但是越嚼越香。

  看蒸灯是我最乐意干的事情,姥姥拿起一个面团,像捏窝窝头一样把面团捏成一个小碗状,然后细细地在碗沿处掐出各种各样的印子,我通常把那些印子叫做花边,并且对掐这些花边乐此不疲,常常弄出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最离谱的一次是在灯边捏上小糖果的样子,结果蒸出来以后,糖果全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球,而且是那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球!足足让家人取笑了好几天。现在想想,至少可以评个创意奖,毕竟是打破了旧规则而制造出的新品种嘛。

  灯蒸出来以后,要放在大筐里晾,晾的时候把一根竹签裹上浸过油的棉纱插在灯里,等凉透了以后,在碗里倒上油,点燃棉纱,就是一盏小灯了!端出去以后和小朋友玩,玩饿了还可以随手揪下一块来填饱肚子,又方便又快捷。

  这些碗状的灯我是从来不端,也从来不吃的。因为我有属于自己的灯,姥姥每年都会为家里的孩子按照属相来蒸动物灯。这也成了我向小朋友炫耀的资本。记得有一年,《西游记》热播,姥姥就捏了个美猴王给我,居然还手持一根金箍棒!端着这个猴王灯,我足足有一个小时没合上嘴,又足足有一个小时没离开镜子。然后就盼分盼秒地盼着天赶快黑,能让我出去显摆显摆。

  天黑以后,就会有很多小孩子端着灯在村里走来走去。小孩子们最爱凑在一起比赛,比谁家的灯做的难度最高、样子最漂亮,甚至会比谁家的灯里放的灯油多、谁家的灯芯燃得最亮,只要能想到的,几乎都要摆出来比一比。赢的就洋洋得意,输的就垂头丧气。现在想想,原来小孩子的争强好胜心也是不逊于成人的。那年我的猴王灯让我大获全胜,那种兴奋的心情直到十四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能感觉到。

  大人们也会端着灯三五成群在一起拉拉家常,或是看小孩子们玩游戏。那情景,要比过年热闹得多,也欢喜得多。

  一年又一年,灯的花样在不断翻新,从放蜡烛的纸灯笼到用灯泡的塑料灯笼,越来越高级,越来越精美,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

  渐渐地,元宵节不再是灯的世界,而变成了烟花的海洋。

  诚然,烟花绚丽多彩,映在空中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我仍旧想念古老的元宵节,想念那些黑而硬的食用灯,想念和小朋友比灯的情景……(王涛)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网-齐鲁晚报 2010-02-26

上一条: ·[翁敏华]春节“秀”遍全球正逢时 在海外走出“唐人街”
下一条: ·今时元宵为何“闹”不起来?
   相关链接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