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色音]略谈萨满巫俗的习合
  作者:色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30 | 点击数:3152
 


[内容提要]按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萨满教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也要遵循这一自然的法则。从总体上来看,世界各民族的萨满教作为一种比较古老的宗教形态,正在走向习合、消亡的历史轨道。习合、消亡是萨满文化的两大归向。下面我们看看萨满巫俗的习合化倾向。纵观世界各民族萨满教之历史发展都有一段习合化的过程,至今为止可以说没有纯粹的萨满巫俗。因此我们考察萨满巫俗时必须要弄清楚纯萨满性质的萨满巫俗和经过习合化的萨满巫俗。否则有时会很难把萨满巫俗和其他宗教习俗明确地区别开来。从总的来看,萨满巫俗的习合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以萨满巫俗为主的习合,另一种是萨满巫俗退居次要地位的习合。

[关键词]萨满教;习合;多样性;混合性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1993年第1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 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色音]略述萨满的入巫过程
下一条: ·[色音]论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历史变容
   相关链接
·[张建军]可持续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从联合国世界蜜蜂日出发·[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
·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5月20日:世界蜜蜂日
·[巴莫曲布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苏长鸿]社区再造:论作为社区的大学及其非遗传承的意义
·古道尔、阿祖莱:“对自然的侵害正在加剧健康危机”·[林海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动物使用”的伦理困境
·[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胡玉福]非遗保护标准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与调谐
·[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委员会年度会议聚焦数字创造力与人工智能
·[托马斯·道森等]阅读艺术,书写历史——南部非洲的社会变迁与岩画·[劳拉简·史密斯]反思与重构:遗产、博物馆再审视
·[丹珍草]《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施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奥德蕾·阿祖莱:在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国际日的致辞·[董晓萍]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多样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