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林继富]“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研究的批评与反思
  作者:林继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21018
 

  其故事的出处只有一篇。比较两部索引,足可以看出丁氏索引与艾氏索引的特点了,对此刘魁立先生说“丁乃通先生用功最勤之处,也即此索引特长之处,在于资料出处罗列详尽,因而令使用者极感检索之便”。[xxvii]该索引采自古代的,也有“五四”后的,更多的是全国解放后的,有600多种书籍。十年间,丁先生遍访西方各大图书馆查阅了能找到的1978年前出版的几乎全部故事。即使对此书提出批评的艾伯华也不得不赞叹使用四倍于自己资料,特别是利用42种有关少数民族的故事资料表示赞许。[xxviii]同时一些国外学者对丁氏索引在AT索引基础上介绍每个类型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不同的故事结构成分、能够获得的文献资料和题材来源称道不已。[xxix]

  丁氏索引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学者提供一种历史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使我们更好地从世界文化背景下来认识中国民间故事的巨大价值。著作中涉及7344件作品,归纳出843个类型。他说“百分之几的中国故事类型可以认为是国际的故事呢?本书列入了八百四十三个类型和次类型,仅有二百六十三个是中国特有的。”钟先生对此颇为惊讶,但同时“感到在这种学艺上国际亲缘关系的喜悦”。[xxx]因此丁氏索引不仅是对长期在西方流行的东方故事特殊论的有力驳斥,同时也为各国学者进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广阔的舞台。

  这部索引问世后,艾氏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排除神话、传说和佛教故事、寓言故事问题;把口头文学限定在特定的阶级之中的问题;民间故事的发生地与传承路线的简单指定;使用AT分类法归纳中国民间故事的困难;采集地点的省略是最大的欠缺。[xxxi]

  艾氏的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似乎有将个人的学术观点强加于对方身上的嫌疑,诸如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孰对孰错则是个人学术追求的事了。

  加藤千代对丁氏索引的局限性也发表了意见,他认为“首先丁氏的民间故事观是狭义的,而他遵循的AT分类索引是持广义标准的民间故事的定义相悖,二者无法一致。其次,如果二者一致,那么丁氏的索引岂不成了AT坐标轴的机械运用?其所持的狭义民间故事观作用于索引的结果,很可能被艾伯华言中,即对民间故事断其手足而取其肢体。”[xxxii]

  刘魁立教授认为“提要部分,编者或因考虑到使用者可以借助于其他同类索引,所以在归纳和表述时,部分类型似有过分简略之嫌。倘译为中文供我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使用,或应略作增补和调整为是。”[xxxiii]

  “此外因沿用AT分类法,丁著对某些故事类型的西方名称也只好予以保留……还省略了一部分类型的情节提要说明文字,让读者对照AT分类法原书查考。这对熟悉AT分类法的国外学人来说不算什么障碍,而中国学人使用此书就感到十分不便了”[xxxiv]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林继富博客

上一条: ·[刘铁梁]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下一条: ·[钟敬文]我与她
   相关链接
·[冯文开]约翰·弗里口头诗歌类型的概念再阐释·[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
·[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
·[叶冰洁]六朝隋唐“凶宅捉怪”故事的叙事动力·[姚苏笑]角色功能、故事类型和仪式:《日瓦戈医生》中的民间文学书写
·[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谢亚文]欧美民间故事女性讲述研究谫论
·[谢红萍]流动与型构:古渔雁民间叙事的生成逻辑·[武诗瑶]对话体网络民间故事的存在形态、叙事结构与互动机制
·[乌哈娜]阿尔泰语系AT325型魔法故事与达斡尔族《松树姑娘》·[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
·[王之心]《全元戏曲》中的丫鬟角色类型研究·[王华]叠写与融入:民间故事文本的社区再造研究基于赣剧《柳母传》创作与演出的田野调查
·[孙芝楠]圣王的神格建构:山西唐太宗信仰虫王崇拜类型的调查与研究·[冉元艺]当代民族文学批评的民间视野
·[秦振文]文史互证:“三言二拍”中的婚俗探析·[葩丽扎提·阿地里]阿尔泰语系民族“ATU315A型”民间故事的结构分析与文化阐释
·[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那木加甫]拟人化叙事与多物种的生成性共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