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林继富]“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研究的批评与反思
  作者:林继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21019
 

  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主要是采用AT分类法的编码体系进行编制的,

  这部索引分类编码的情况是:

  I、动物故事:1—299动物故事;II、普通故事:300—749神奇故事;750—849宗教故事;850—999生活故事(爱情故事);1000—1199愚蠢的魔鬼的故事;III、笑话:1200—1349傻子的故事;1350—1439夫妻的故事;1440—1524女人(姑娘)的故事;1525—1874男人(男孩子)的故事;1875—1999说谎的故事;IV、程式故事:2000—2199连环故事;2200—2299圈套故事;2300—2399其他的程式故事;V未分类的故事;2400—2499未分类的故事。

  该索引的编写体例较钟敬文和艾伯华的描述更为精细,这里试举“忘恩负义的蛇再度被捉·中山狼”为例:丁先生将其情节归纳为:

  I  [追赶](a)国王(b)猎人或(c)凶恶的动物追赶(d)狼(e)或蛇(f)或其它凶恶的动物。另一种开头:(g)一个人或动物救出一个凶恶动物。

  II [恩人](a)年青的学者(b)马或(c)另外的人或动物起了怜悯之心(d)说得追赶者不再去追赶(e)把逃亡者装在一个袋子或(f)箱子里。

  III[以怨报德](a)当狼(或别的动物)脱险后,立即要吃掉救命恩人。(b)双方请动物树、人作裁判,他们站在凶兽一方,指责人们平日多么的残酷。

  IV [再度被擒] 最后他们遇到(a)一个老人(b)一个猎人(c)一只兔子(d)别的动物或人,把凶兽重新装进袋子(箱子)里,弄死这忘恩负义的东西。[xxv]

  后面列出了26中故事异文的详细出处。并且还将该类型故事的亚型也按上述体例列述出来。使研究者更加完整而清晰地了解中国该类型故事的面貌。艾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第二大类“动物与人”中,也收有这个类型的故事,艾氏将这类故事命名为“中山狼”,并把它的情节概括为:

             (1)书生救了一只要死的狼。

           (2)这只狼获救后,想要吃掉它的救命恩人。

           (3)狼被打死。[xxvi]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林继富博客

上一条: ·[刘铁梁]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下一条: ·[钟敬文]我与她
   相关链接
·[冯文开]约翰·弗里口头诗歌类型的概念再阐释·[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
·[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
·[叶冰洁]六朝隋唐“凶宅捉怪”故事的叙事动力·[姚苏笑]角色功能、故事类型和仪式:《日瓦戈医生》中的民间文学书写
·[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谢亚文]欧美民间故事女性讲述研究谫论
·[谢红萍]流动与型构:古渔雁民间叙事的生成逻辑·[武诗瑶]对话体网络民间故事的存在形态、叙事结构与互动机制
·[乌哈娜]阿尔泰语系AT325型魔法故事与达斡尔族《松树姑娘》·[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
·[王之心]《全元戏曲》中的丫鬟角色类型研究·[王华]叠写与融入:民间故事文本的社区再造研究基于赣剧《柳母传》创作与演出的田野调查
·[孙芝楠]圣王的神格建构:山西唐太宗信仰虫王崇拜类型的调查与研究·[冉元艺]当代民族文学批评的民间视野
·[秦振文]文史互证:“三言二拍”中的婚俗探析·[葩丽扎提·阿地里]阿尔泰语系民族“ATU315A型”民间故事的结构分析与文化阐释
·[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那木加甫]拟人化叙事与多物种的生成性共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