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王坤]符号世界的发现与知识产权本体的建构
  作者:王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14226
 

  
  三、知识产权是对符号世界中知识资源的有限支配权
  
  人类自从创造了符号以后,便通过符号对客观世界有着不同的提问方式,不同的提问方式形成不同的符号组合,继而形成不同的符号世界,即一个个相对完整的文化世界。[6]特别在当代,“从数学符号到逻辑符号、从设计图纸到计算机软件,从交通标识、行会会标、通讯密码到影视手法,都表明人如何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中,为符号所包围,为符号所感染和浸润,为符号所牵制和诱导。”[15]人类创造符号世界的主要目的在于建构一个个知识体系,使世界能够为人类所理解,因而符号世界也是一个个客观知识的世界、文化的世界。在符号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资源,这是人类一切知识的家园。在社会发展到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阶段,这些知识资源开始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可以通过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的产出率和减少生产成本;作品和设计等能够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代表人类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商标和服务标志的作用在于减少市场中的搜寻成本。”[16]符号世界中存在的这些知识资源本身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一种手段,合理利用知识资源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就有必要对符号世界中的知识资源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主要包括产权界定和产权限制两个方面。前者对特定知识资源进行界定和保障,赋予权利人以各种形式的排他性支配权;而后者则对这种排他性支配权进行限制,以在符号化知识的创造者、经营者和社会大众之间达致一种利益平衡。
  (一)法律对符号世界中知识资源的产权界定
  为了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就有必要促进知识的供给,就有必要通过法律手段赋予符号的创造者以排他性的垄断权。但正如在物质世界中能够成为权利客体的物仅仅是一小部分一样,在符号世界中,能够成为产权客体的知识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知识要么难以支配,要么不值得支配,要么因公共利益而不适宜实现私有产权化。真正能够进行私有化界定的知识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经济价值性。没有经济价值的知识不能通过产权界定促进供给,因而就没有必要进行产权界定。在构成知识的各种信息中,有的理性信息能直接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包括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商品服务品质信息、商品产地信息等。这些信息或是能够降低成本,或是能够提高效益,或是能够创造交易机会,或是能够促进产品销售,因而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有的理性信息和具象信息能够间接产生经济效益,如各种作品包含的信息,其本身并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是发挥抒发情感、教化人心、启蒙明智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但在发挥这些作用过程中,作品的复制、发行、表演等行为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并不是由于作品蕴涵的信息所直接产生,因而是一种间接的经济效益。此外,有的具象信息本身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这些信息被使用在其他作品中,或被用于广告或商标等商业行为时也能够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因而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2.具体性。这是知识能否产权化的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主要涉及到产权界定与保护成本。“在知识产权保护中,仅仅是抽象的思想并不能获得专有权。”[17]只有具体化的知识才能被支配,因而才能够赋予其支配权。“所有类型知识产权的一个共通的基本原则是,它们对于纯粹的抽象思想没有任何排他性权利,相反,它们的排他性只存在于抽象思想的具体、可触摸或有形的表现。”[18]具体性要求的考量主要有两个:一是便于确定产权主体,降低产权界定成本。如对于具体的技术方案、具体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或者是具体情节和艺术形象等方面的知识才容易确定其创造者。抽象知识,如抽象原理、商品通用名称等,在其形成过程中往往要借鉴、吸收很多人的思想、观点,通常很难确定产权主体。二是便于确定侵权主体。抽象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多方面的应用,如若授予抽象知识以排他性支配权,在侵权纠纷中,就需要断定他人是否运用了相关的抽象知识,这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多困难,不容易确定侵权主体。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考量,只有具体知识才具有可支配性,才适宜被授以排他性支配权。
  3.公共利益保留。对知识进行私有化产权界定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如果知识产权授予的结果可能妨碍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或者对社会公众的生命权、健康权等基本人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时,就不应当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产权界定。正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法律对违反公序良俗的作品或产品、对利用原子核变换方式获得的产品以及一些调味品、药品、新闻报道、通用历表、疾病诊断治疗方法等才没有授予其相应的知识产权,以在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获得一定的平衡。
  (二)法律对符号世界中知识资源的产权限制
  除了对符号世界中的知识资源进行界定和保护以外,由于知识资源本身还具有公共产品性质,“作为私人产品必须保证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尽可能地一致,而作为公共产品则必须让社会普遍受益,使知识信息最终成为共享资源。”[16] (P.124)因此,还需要对各类知识产权进行必要的限制。法律设计了权能限制、时间限制、地域限制、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等一系列具体制度,以期在符号化知识的创造者、经营者以及社会公众三者之间实现利益平衡。这些限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知识产权本身的限制。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对各种知识产权的法域限制,在一个法域内被授予的知识产权,仅仅在该法域内有效。二是对著作权、专利权等权利进行直接的、明确的时间限制,在特定的时间内授予其一定的专有支配权。三是对商业秘密权等权利进行间接的、不确定的时间限制。相对于社会技术进步和经营状况的变迁,该商业秘密权终会在不确定的时间内自然失效。四是对于商标权、原产地标记权等商业标志权,这些权利尽管在理论上可以无限期存续,但法律严格将其使用限制在特定的商品上,以防止出现“符号圈地”现象。[19]
  2.基于知识使用的限制。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合理使用。即允许为个人学习、使用、欣赏、科研等目的,对他人享有产权的知识进行无偿使用,主要是基于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科技文化进步的考量。二是法定许可、强制许可、在先使用等制度,主要是基于其他经营者利益的考量,允许其他经营者在符合一定条件基础上,直接或经过一定程序,有偿或无偿地使用他人享有产权的知识。
  3.基于知识产品流通的限制。当知识产权人或其许可的人将知识产品(3)合法投入市场后,其他人再次分销的行为不受权利人的控制,即不需要权利人同意。这就是知识产权法上的权利穷竭原则,这个原则平衡了知识产权人和知识产品所有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知识产品的自由流通,保证了公众自由获取和使用知识产品的能力不受损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田力普]尊重知识产权 鼓励创新创造
下一条: ·挖掘稀见文化遗产 开拓地方法制研究
   相关链接
·[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程梦稷]画框与化外:明清日用类书的诸夷图像与视觉政治
·[赵李娜]从“知识留白”到“独立门类”:中国当代家居整理实践的知识生产与出版嬗变(1978-2024)·[赵晨之]万物有灵论引入中国的知识考古与泛化
·[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张兴宇 李有明]传统节日的新媒体传播与地方性知识再生产
·[孙正国]故事诗学的自主知识生产与理论创新·[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
·[宋赫]成为曲种:20世纪50年代曲种概念的生成与建构·[邵卉芳]民俗学的担当:学科教师如何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任宽]中国虎故事的历史演变及其自主知识生产·[彭牧]现代性的他者、文化身份与美国民俗学的知识生产
·[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刘超]空间、物与地方知识: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产业发展的在地性制约机制及其破解策略
·[梁家胜]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特质与新生机制·[李文文]算法时代的“数字灵媒”:短视频平台上占卜民俗的知识再生产与本土化重构
·[乐晶 万星]“地方性知识”视角下传统技艺类非遗的“跨地方”衍生实践·[纪秋悦]民国初期上海宝卷的书籍生产与知识阶层转型:以《针心宝卷》的书籍史为例
·[洪鑫珂]论网络民间文学的创作者·[何卫东]全球化与本土化视域下京族体育文化的民俗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