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西村真志叶]反思与重构——中国民间文艺学体裁学研究的再检讨
  作者:[日]西村真志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3 | 点击数:18180
 

 

[摘要]体裁学一词始见于张紫晨在1989年发表的《从系统论看民间文艺学的体系和结构》。在体裁学尚未诞生之前,相关研究工作早已存在于国内民间文艺学领域,至今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而在当代学术环境中,国内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了传统体裁学研究范式所带有的各种问题。为了明确体裁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摸索今后的努力方向,本文在反思和重构的脉络中,对国内现当代民间文艺学体裁学研究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 体裁;体裁概念;体裁特征;体裁系统;反思;重构
[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6)02-0018-11  

一、体裁学研究的概况与问题的指出 
(一)体裁概念的经验性理解
自中国现代民俗学兴起,体裁与之形影不离。与北京大学歌谣征集运动密切相关的文学革命,本来是出现在“白话文学”与“文言文学”之间的体裁变革。此时,“民间文学”被视为相对“死文学”而言的体裁——“活文学”(赵世瑜,1999:89)。中国现代民俗学得以形成的历史,也可谓是它把研究对象的采集范围逐渐扩大的历史。诸如鲁迅搜集民间文学的意见书、周作人(1913a、1913b)有关童话的先驱性工作、北京大学的歌谣征集运动、《歌谣》周刊“扩充采集范围”的方针、《民俗》周刊对这一方针的深化等早期工作,无不与体裁有关。这实际上很好地说明了民俗学的学科发展规律,即:每当民俗学的探索进入一个新领域时,研究者便注意到口头传统的某类体裁,而且往往集中在某一类特殊体裁上(Ben-Amos,1981:xi)。
在扩展采集和研究范围的过程中,早期的国内学者纷纷参与了有关特定体裁的起源、含义、特点、功能等基本问题的讨论,而体裁概念本身却始终没有引起充分关注。其重要原因大概在于中国较特殊的文学传统和早期国内学者的知识背景。从文学传统上看,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体裁的国度,有关体裁的古文论异常丰富。进入现代后,文学革命和歌谣征集运动把研究对象扩展到了“诗文”之外的其他体裁,克服了古文论体裁理论的“致命的弱点”(童庆炳,1999:22),进而为早期国内学者提供了展现传统思想资源的新天地。对那些文学功底深厚的早期国内学者而言,体裁概念或许是一种不言自明的常识。
另外,在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形成之际,确定研究对象的内外界限、搜集整理资料等才是早期国内学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们大概没有太多的余力去思考体裁本身的概念是什么。此时,无论是从地方邮寄过来的,还是研究者凭借记忆回想的,还是研究者亲自搜集整理的,那些有待分类的大量资料作为一种现成的记录文本而存在于早期国内学者面前。为了处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本资料,他们自然把体裁视为一种收容这些脱离其生存环境的文本的既成框架,忽略了有关体裁的地方话语。体裁由此成为由研究者主体规范和操作的概念,难免脱离了它作为地方语言规范的属性。直到搜集完一定数量的资料并吸收国外研究成果之后,早期国内学者的问题意识又开始转向诸如方言、历史起源等方面。体裁概念从此几乎无人问津。
(二)体裁系统的确立与失效
1.中国民间文艺学体裁系统的确立
随着资料数量的逐渐增多,20世纪前半期,尤其是从20年代到30年代,国内研究者在有关体裁分类系统的问题上展开了热烈讨论。而令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是,尽管此时国内积累了一定的本土资料,但无论从搜集数量上看,还是从搜集范围上看,还远远不能满足建立中国民间文艺学体裁系统的需要。“现在我们再拿民间文艺来分类时就感觉到这些困难,就是没有充分资料……虽是这样,分类的工作竟是不容再缓,介绍的介绍,创作的创作,勇敢地从事这个工作了”。(王显恩,1932:115-117)当初,他们大多出于这种无奈,根据国外故事文本提出了一些体裁系统草案。有的甚至直接挪用了国外研究者的分类方案、或影响巨大的古代体裁系统。随后的研究者在讨论体裁系统时,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使得这些分类系统进一步合理化、精细化。亦即,他们检讨的对象主要是其他学者的分类法,而不完全是资料和概念本身。
由于编辑作品集和其他专题研究的需要,国内学者在尚未得到共识的情况下,开始使用若干的体裁概念。由此导致的自然结果,便是早期中国民间文艺学界在体裁概念运用上的混乱状态。多种体裁名称和概念范畴在研究者的检讨和实践中相互竞争。在这一段竞争的历史中,周作人(1913a、1913b)所提出的三分法,最早取得了胜利。神话、传说以及童话(“民间故事”)这三种体裁,便构成了后来民间叙事的骨干。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中国研究者在编译国外故事集的过程中,继续学习国外研究者区分体裁的经验。经历50年代至70年代前苏联著作论文的大量输入,国内学者在体裁概念上的意见分歧进一步得到了缓和。他们经过不断的协商,逐渐统一了体裁名称,另外添加了某些体裁概念,调整了个别体裁在整个体裁系统中的位置。直到1980年,以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的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文艺学界完成了建立体裁系统的基本工程。21世纪之后出版的教科书或带有教科书性质的著作,除了少数例外,基本上都沿袭了《民间文学概论》的体裁系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利慧]“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应用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
下一条: ·[钟敬文]民俗学:眼睛向下看的学问
   相关链接
·[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陈泳超]吕蒂的童话文体研究解析
·[王素珍]以作品为中心的民间文学体裁研究·[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
·[万建中]现代民间文学体裁学术史建构的可能高度与方略·[董晓萍]新疆史诗故事、佛典文献与毛毯绘画
·[谢开来]论现代民间文艺学体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刘文江]“退让的锦囊”
·[刘文江]作为实践性体裁的传说、都市传说与谣言研究·于鲁·瓦尔克:《信仰 体裁 社会:从爱沙尼亚民俗学的角度分析》
·[张冰]“体裁诗学”视角中的故事文本研究·[吕微]从类型学、形态学到体裁学
·[户晓辉]民间文学:转向文本实践的研究·[张冰]“体裁诗学”视角中的故事文本研究
·[日]西村真志叶 著:《日常叙事的体裁研究:以京西燕家台村的“拉家”为个案》·[刘文江]作为实践性体裁的传说、都市传说与谣言研究
·[西村真志叶]民间幻想故事的素材选择及其形成·[周兵]以新体裁说新概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