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张士闪]当代乡村社会中民间信仰活动的艺术化趋势
——以山东潍坊地区青州市井塘村为个案
  作者:张士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08 | 点击数:22663
 

尝闻水源木本古之定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世上凡有一事之果然而井塘村善男信女诚心奉请老子爷玉皇爷社为了全片保护除灾免难五谷丰登竟有邻村二十余处共同襄助量力捐资至今已有八年之久经全体社友共同议论成立彩伞一把将各个善信名列伞内继往开来遗留纪念云尔村名备载

井塘村南闫村张家峪上下院三刘井村

三石皋张家洼 葛沟山黑山村黄马村左家河邓家河茅峪村闸口村高柳村 杜家庄核桃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中旬吉旦①

井塘村现有的两个四季社原为一社,后来部分村民迁往鞍子口西居住,往来不便,遂在鞍子口西另起一社,老四季社由此分为东西两个。

这一带四季社活动的历史比较悠久,我们在村外凤凰山上见过一块记述民国年间四季社活动的碑刻,可为见证:

四季社碑

民国八年岁在己未孟秋之初会于凤凰山之三官殿前当四季社也群友毕至少长咸集游览古人之会社皆有碑碣以志之吾人立社业已有年能不立石以昭来世乎故亦列叙时人勒诸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碑

   李汉顿首拜撰主持卜嗣清

   卜宪周顿首拜书石工张锦春清春

四季社供奉的是无生老母和四季老母,其中春季为观音老母,夏季为清凉老母,秋季为文殊老母,冬季为普贤老母。每逢四季交接之时(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季社都要举行“接季”活动。届时,众社友在接季活动中载歌载舞,咏唱各种仪式歌。有趣的是,玉皇社与四季社虽然各自信奉的神主不同,举行仪式活动的日期各异,但参加两社活动的人员则大致叠合,而且两社仪式都在祭拜中杂以歌舞,所咏唱的曲调、唱词也几乎一样。在两社活动中,5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是绝对的主角,另外有一两个老年男性村民前来帮忙,负责登记前来参加活动的信众姓名及交纳香资的数目。这一两个老年男性村民,往往是曾在村里任职多年的会计或中小学教师,颇有威望,现在愿意来为妇女们义务帮忙。在整整一个上午的仪式活动中,妇女们焚着香,不停地唱着,拜着,间或起身边舞边唱。最常表演的唱段是《五棵桃树》、《有的三两女,有的三两男》、《众道友来到你的家园》、《泰山老君留下的真神经》、《十二月歌》等。如:

五棵桃树

一棵桃树满天云,俺跟师傅进佛门,进来佛门同修练,不要回头恋红尘。

两棵桃树开得白,俺留师傅这一回,千留万留留不下,经卷佛法俺为身。

三棵桃树开得红,俺同师傅这一程,去时踩着泥和水,回来俺踩着冻冻凌。

四棵桃树开得黄,俺跟师傅进经堂,进来经堂见老母,老母就是俺母娘。

五棵桃树叶儿尖,俺同师傅上高山,上去高山香火会,香火会上得团圆。

念到这里佛为满,念上迷陀保周全。

十二月歌①

正月里山花是新年,母下灵山俺迎仙。

灵山一带花园地,送与天下女共男。

散花的童子接了去,老母面前仔细观。

善男信女堆全伙,迎接仙人进花园。

二月里山花芽儿发,一同来到花园下,

老少善人把花采,手托鲜花笑嘎嘎,

花园一个老妈妈,提名叫它老鸹花。

三月里山花芽儿青,散花的童子观分明

……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忠谦]辽代的拜日风俗及文化解读
下一条: ·[雷翔] “佛教道士”的度职仪式
   相关链接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磊]生活的道义:乡村社会权力实践中的理势关系·[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
·[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王硕]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王浩鑫]生活之承与开发之舍:地方传说实践的双重面向
·[彭恒礼]官房戏楼与官房演剧研究·[刘晓]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刘建华]日本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演进:概念形成、学科互动与范式流变·[李文涛]金华黄大仙信仰的变迁研究
·[高晓晗]明清时期畿南地区祀神场域中的官民互动[]·[高睿涵]仪式与认同:泰山王母池蟠桃庙会的叙事表达
·[冯晶 卫才华]“太行文化人座谈会”的乡村社会改造与文艺实践·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