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6-22 | 点击数:10749
 

摘  要:《礼记·月令》关于仲夏之月的性质认定和行为规范,是几乎所有端午节俗的理论出发点,不同时代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诸多禁忌,沉淀为一种“传统指涉性”。为了解释和强化这种指涉性,史书和文人笔记将各种端午祸事都认真记录在案,民间故事则编排了各种农历五月五日兆不祥的离奇情节,宗教宣传也借助法师驱邪降妖的故事来彰显自己的力量。为了免除恶日灾祸,民众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出四种平安过节的避祸法门:齐戒掩身的规避策略、礼敬神灵的祭飨策略、以恶制恶的驱镇策略、因势利导的逆转策略。从恶日端午的观念、禁忌、策略出发,古人筛选、记录、创作了大量的恶日故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故事,多是被传统观念筛选过的故事,而我们所了解的传统,则是由这些故事所夯实的传统。

关键词:传统指涉性;五月五日;节日故事;节日观念;节日习俗
作  者:施爱东,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简|介
  施爱东,1968年生于江西石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史、故事学、谣言学,代表性著作有《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中国龙的发明:16—19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等。

 
  引言
 
  农历五月恶月、五月五恶日的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五月多禁忌。凡娶妇、迁居,及一切造作,非不得已,皆避之。此甚无谓者,而相沿则久矣。”民国以前的北京端午是连续五天的:“五月初一至初五日为端阳节,又称端午,家家于门前插蒲艾,贴五雷天师符,以禳不祥。……谚称是月为‘恶五月’,禁造作事。”《红楼梦》中的端午故事,正是在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该书第二十九回至第三十三回,专门讲述贾宝玉从五月初一到初六的日常情事,其间多次出现违禁事件和不祥预兆,日后的种种祸端,都应在这个端午节上。
  (一)五月初一,贾府在清虚观端午打醮,张道士为了巴结贾母,主动给贾宝玉介绍对象:“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正是这个提亲,犯了端午大忌,埋下祸根,挑起宝玉与诸姐妹的种种不愉快事端。
  (二)王熙凤跟张道士开玩笑时,贾母对王熙凤说:“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凤姐笑道:“我们爷儿们不相干。他怎么常常的说我该积阴骘,迟了就短命呢!”这两句端午谶言,正预示了凤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命运。
  (三)贾珍在神前拈戏,依次拈到了《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贾母本来大好情绪,听到《南柯梦》时,心中不快,“便不言语”。三本戏正预示着贾府起、盛、衰三个阶段的必然结局。对应回目“享福人福深还祷福”,也寄寓着“物极必反”的端午恶日论。
  (四)五月初二,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相怄气,一个说:“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另一个说:“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一个赌气砸通灵宝玉,另一个拿起剪刀把玉穗子给剪了几段。
  (五)五月初四,贾宝玉来向林黛玉赔不是,黛玉赌气说到“我死了”,宝玉回道:“你死了,我做和尚!”这两句话,恰恰就是两人的命运谶语。
  (六)宝玉情绪低落来到王夫人屋里,与金钏儿调笑,违端午声色之禁,恰好又被半睡的王夫人听到,让人把金钏儿撵回家去。就此埋下一个大祸根。
  (七)五月初五,晴雯失手跌断扇子股,遭到宝玉责骂。互怼之时,宝玉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你不用忙,将来有散的日子”,以及“不如回太太,打发你去吧”之类的离别谶言,后来全都不幸而言中。林黛玉来串门,再次提及自己将要“哭死”的话题,宝玉再次说出“你死了,我作和尚去”的端午谶言。
  (八)五月六日,整个贾府都知道金钏儿在端午这天“好好的投井死了”,由此引出贾政暴打贾宝玉的情节,把贾府上上下下搅得天翻地覆,成为恶日端午的一个小结局。
  (图:宝玉挨打,选自清代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礼记·月令》称: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意思是,五月是日照时间最长的时节,阳极于上,阴生于下,阴阳交争,死生较量,君子一定要清心寡欲、戒骄戒躁、远离声色犬马,也不要在这个月启动项目、大动干戈、动用刑罚。这等于告诉我们,这些事项都属于“端午禁忌”,如有违犯,必致灾殃。事实上,后世的各种恶日端午的故事,几乎全是在《月令》的理论基础上联想、生发出来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2023-05-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至迟出现于唐代考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
·[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抗疫背景下,凸显端午民俗特殊文化意义·“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