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田兆元]创世神话的概念、类型与谱系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4-01 | 点击数:11919
 

  创世神话的谱系

  创世神话是一种神圣叙事,同样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叙事形式,仪式行为的叙事形式和景观物像的叙事形式这样三种叙事形式的范围。中国创世神话是活态的,很大的程度上是依赖民俗传统传承到今天的。不像有的神话仅仅剩下一堆文字。中国创世神话往往有巍巍神宫,亿万朝圣之众,有相关节庆,神奇庄严神圣,世世代代形成了博大的民俗传统。这时我们想起了谢六逸先生之论:神话学就是民俗学,民俗学就是神话学。因此,创世神话的研究,必定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诂之法,离不开对于民俗行为的田野调查之法,离不开对于器物的考古分析之法等。当然,在数字化时代,创世神话的研究离不开对于多媒体的关注,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今天的学术研究,需要传统功力,更需要现代眼光。神话的语言文字叙事、仪式行为叙事与景观图像叙事,以及数字叙事,是创世神话的形式谱系。

  创世神话的叙事层次,空间构成,时间构成,族群构成,从区域性族群性创世叙事,到民族性国家性创世神话叙事,体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格局,这是把握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的基本原则。今天,在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依照传统的说法,就是创造人类大同世界,中华创世神话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资源,奉献给世界。让民族的成为世界共享的文化,这是新时代中华创世神话研究与传播的新的使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今天的世界分外重要。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研究中华创世神话,弘扬中华创世神话。希望通过努力,让中华创世神话为广大民众接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所以,中华创世神话传承的目标,既是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也是与世界分享这份珍贵遗产,让世界共享这份文化珍品。

  作为文化的谱系,从民族的走向世界的,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同世界,必定有其大同的文化。研究、弘扬、传播中华创世神话,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基本建设的使命。发展的、互动的与共享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交流的目标。多元性是大同文化的谱系构成,统一性是谱系存在的基础。创世神话的统一性与多元性的表达和谐,是在为美好未来谱写华彩乐章。

(本文载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注释及引用详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淇源】

上一条: ·[姬广绪]城乡文化拼接视域下的“快手”
下一条: ·[周星]“污秽/洁净”观念的变迁与“厕所革命
   相关链接
·[冯文开]约翰·弗里口头诗歌类型的概念再阐释·[周逸敏 羌玲]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与当代使命
·[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姚苏笑]角色功能、故事类型和仪式:《日瓦戈医生》中的民间文学书写
·[乌哈娜]阿尔泰语系AT325型魔法故事与达斡尔族《松树姑娘》·[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
·[王之心]《全元戏曲》中的丫鬟角色类型研究·[孙芝楠]圣王的神格建构:山西唐太宗信仰虫王崇拜类型的调查与研究
·[秦振文]文史互证:“三言二拍”中的婚俗探析·[罗浩]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口头文学视角下历史演义小说类型人物的成因研究
·[梁奇 席旭冉]《山海经》中的家族叙事·[李丽丹]蒙古族ATU613“偷听话”故事:角色、叙事与空间象征
·[姜姗]日本妖怪文化中艾灸民俗的演绎与异化·[郭凤尧]民俗场域中女性参与的类型构建及禁忌逻辑
·[范宗朔]纳尔特史诗中的英雄叙事与亚欧文明交流·[陈姵瑄]江南“祈财类民间宝卷”故事主角的神人属性及其叙事特点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张多]践行“大文化遗产”观:活态遗产多类型协同保护的中国经验·[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