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郁喆隽]江南庙会的现代化转型:以上海金泽香汛和三林圣堂出巡为例
  作者:郁喆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12 | 点击数:7572
 

摘要:江南庙会除了受到政策管制之外,还面对诸多现代化的挑战。本文以上海青浦区金泽镇香汛和浦东新区三林镇圣堂出巡为例,来探讨当下江南庙会面临的转型压力。金泽香汛虽然还保持着较大的规模,但存在香客老龄化、低学历等现状,地方政府成为了“秩序维护者”。而在三林圣堂庙会的案例中,地方政府成为了主导者和实际组织者。出巡仪式的主体不再是信徒,而是“代理仪式专家”,出巡仪式出现了“意义空心化”。近年江南地区的庙会出现了明显的“国家赞助人”制度。急剧的城市化、仪式的表演化和景观化,以及其他一些未曾预料之现代化后果,例如乡镇的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都对庙会构成了极大挑战。

关键词:庙会;金泽;崇福道院;香汛;出巡;

作者简介:郁喆隽(1979-),男,上海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德国莱比锡大学宗教学博士。(上海,200433);


一、引言:从历史到现实

  庙会原本是江南社会最为基本的民间信仰表现方式。在每年特定的节期,江南市镇周围的民众自发组成的小团体(香会、会社等),前往某个地方庙宇进行祭祀和朝拜活动。围绕庙会,以市镇为核心的空间内,将展开一系列的商贸、娱乐活动。庙会可以说是江南民间社会内部结构的一个切片。它可以展现地方权力如何进行分配、组织,权力如何进行动员,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如何进行多种资本之间的交换和竞争。在现代化条件下,江南的庙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是笔者关心的主要问题。

  本人曾经考察过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的迎神赛会(以下简称为“赛会”)仪式。赛会是庙会中最具宗教色彩的部分。赛会一般指向特定的地方神明,例如庆祝某神明的生日。俗人而非专业的宗教人士,才是赛会的主导者。他们负责筹集经费,安排队列,甚至要维护节庆期间的地方秩序。其中最为核心的人群是所谓的“会首”——他们一般以某社或者某会自称,在平时具有较为松散的联络,而在赛会举行前会紧密地聚集起来,进行准备大量活动。会首最为核心的任务是在赛会中直接参与出巡仪仗。这样的出巡仪仗由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组成。不同的人群会组成不同的仪仗单元,例如马执事、铜锣队、皂衣班、提香班、打莲荷和抬阁等等。笔者认为,赛会是明清以来中国民间宗教中最为重要的地方社区宗教(local communal religion)仪式。按照笔者的不完全统计,从明末到民国初年,在地方志中有迹可循的赛会有170多例。在民国时期上海地区,城隍庙的三巡会、浦东地区清明节前后的出会季,还有江湾镇东岳庙的出巡,都是极为典型的赛会。从方志和报纸报道来看,虽然从清末以来,绝大部分赛会都由于安全原因而遭到了地方政府的禁止。但实际上却处于屡禁不止的状况。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因为一味坚持禁令,而引发了和会首团体之间多次武力冲突,甚至还造成过会首被枪击的事件。在特定的条件下,来自不同地域的会首团体之间、会首和教民之间,也出现过尖锐的对立和冲突。可以说,赛会为我们了解中国基层社会——不仅是乡村,还有现代化早期的城市——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

  在完成了该专著之后,笔者曾经一度认为,无论是赛会还是庙会都仅存在于历史中了。现在即便还有庙会,也仅仅是一种历史的残余了。从2010年开始,本人陆续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进行了一些不成系统的田野考察。即便是这些极为有限的考察,也已经彻底颠覆了上述判断。庙会与赛会不仅没有消亡,而且正在以不同的方式顽强延续,某些还有复兴的迹象。这种感觉好像是人们在侏罗纪公园里看到了活生生的恐龙一般——一种原本认为已经消亡的存在,以极为鲜活的方式出现在你眼前。不过这样一种“幸存说”(或者“孑余说”)极容易使得人们只看到历史的延续,而忽略其断裂以及庙会在当代的嬗变。

  上述的反差促使本人形成了如下的思考。对江南庙会的研究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有无”的问题,即在历史和当下是否存在庙会。这个层次的问题应当说已经得到了一劳永逸的解决;第二个层次是如何的问题,即庙会以何种方式、样态存在,它的内在机制、动力是怎样的。为了回答这个层次的问题,学者需要对庙会进行充分的观察、记录和理论描述。当然,对庙会功能的解释和当事人的理解过程是纠缠在一起的;本人认为,第三个层次的问题是现代化转型的问题。我们简单不能幼稚地假定,庙会将以传统的形式、一成不变地保持下去。庙会也必定要接受诸多现代化的挑战。在下文中,笔者将基于极为有限的田野经验和考察,尝试总结两个江南庙会——上海青浦区金泽镇的香汛和浦东三林镇崇福道院的庙会——在当代的表现形态,并分析它们面对的现代化挑战及压力。

二、青浦金泽香汛

  金泽镇(社区)位于上海的西部,青浦区的西北部,毗邻江苏、浙江两省。该镇属于淀山湖水系的一部分,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该镇以桥庙文化著称,历史上存在“桥桥有庙,庙庙有桥”的说法。根据当地老人在1992年的回忆,20世纪30年代镇上有大小庙宇四十余座。不过在建国后,一些庙宇在各种运动中被陆续拆除,有一些庙宇的原址上建起了公共厕所。目前金泽镇依然保持了一年两次(三月廿八和九九重阳节)的“香汛”。所谓香汛指周边的香客在节庆当日前来进香的活动。镇上目前有三处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分别是颐浩禅寺、杨震(老爷)庙和总管庙。香客进香的主要目标是杨震庙。杨震庙位于金泽镇东南角,西侧毗邻金泽小学操场,东侧和南侧有河道围绕。需要指出的是,金泽镇上并没有道教场所,因此杨震庙是由颐浩禅寺(佛教)的法师“委托管理”的。除此之外,镇上还有几处民间“小庙”(例如关帝庙、府城隍庙、县城隍庙和二王庙)和民众私设的烧香点。按照当地老人的回忆,绝大多数烧香点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庙宇位置重合。在香汛当天,香客一般清晨抵达金泽镇,首先前往杨震庙进香,然后还会到镇上各处小庙和烧香点焚香。镇上各庙平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也有香火,但远不及香汛。香汛当天,杨震庙外还有群众自发的集市,买卖农具、渔具和食品等。根据当地政府的不完全统计,香汛前后3-4天,前来烧香的人数峰值可以达到5万人,香客基本来自方圆50公里之内的临近地区。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杨德睿]影像的神力:高淳的庙会与禳解法
下一条: ·[陈进国]中国民间信仰如何走向善治
   相关链接
·[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
·[吴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阐释庙会信仰实践的社会功能·[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
·[石林兰]庙会文化与当代乡村社会建设·[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
·[赵旭东]庙会民俗的认知范式研究·[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李琳 杨眉佳 邵齐齐]多民族文化交融视域下的靖州飞山信仰调查与研究·[黄景春]增福财神的信仰历史与当下现状
·[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施立学]中国庙会与庙会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