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非遗传承人与动漫界上海对话
  作者:记者 王学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1 | 点击数:2600
 

      9月7日至8日,由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剪纸、皮影、年画传承人对话动漫界”活动在上海举行。8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画、剪纸、皮影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国内知名动漫制作公司负责人代表以及非遗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跨界对话。

      此次活动是文化部非遗司发起的“传承人对话”系列活动之一。该系列活动旨在为非遗传承人与企业、机构搭建平台,促进交流研讨,在碰撞中形成多赢、可持续的合作模式,推动传统工艺项目进入市场、融入生活,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此次活动共举办了剪纸、皮影、年画3场专题对话,与会代表分别从各自领域和项目的艺术特点、创作技巧,以及进行跨界合作的方向、前景和可能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互鉴。此外,主办方还安排与会代表到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动漫企业进行调研,在不断深入了解中激发彼此的联合创作灵感。

      通过此次对话活动,华县皮影、金坛刻纸、桃花坞木版年画等多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还与有关单位达成共识,未来将进行项目合作,共同开发剪纸、皮影、年画与动漫的融合性文艺作品。

本文原载:《中国文化报》2017-09-11 第8版:文化遗产·专题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非遗保护工作注重传承发展
下一条: ·[孙非寒]谈海州五大宫调保护
   相关链接
·[刘卓越 孙义苏]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身份重构:梅庵派古琴传承人的代际实践·[刘文青]民间文学《劏狗六爹的故事》的非遗传承历史考究
·[刘婷婷]复苏的传统·[刘会惠 刘婷]非遗语境下宁都县刘坑村竹马灯舞的文化转型
·[林美静 赵梦泽]地方技艺的空间生产:江苏大豆类非遗文化聚落生成探析·[李媛媛]数智时代非遗保护政策演进理路
·[李永良 李璐]民间美术非遗保护出版研究乱象刍议·[李香霖]“俗民”何以“感受生活”
·[李捷 李洁]遗产景观视角下凉州宝卷的景观建构及机制探索·[乐晶 万星]“地方性知识”视角下传统技艺类非遗的“跨地方”衍生实践
·[赖伟鸿]回归戏剧表演传统:从“戏/俗二分”到“戏/俗并置”的非遗保护范式转型·[孔德银 张宗敏 韩煜]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下体育非遗的结构生成与功能转化
·[金茹雪]“两创”视域下曲艺类非遗活化路径研究·[何赛飞]绍兴禹陵村姒姓后裔祭禹仪式的身份实践与非遗传承
·[关志和 李明政 关伟铭]“ 同源异脉”中探索非遗门类的“俗”与”舞”:“ 香山醉龙”再认识·[谷奕曈]从“票友”到“粉丝”:戏曲与曲艺趣缘群体的社区参与与都市民俗景观
·[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高瑞华]“传统”的发明:当代通海洞经音乐传承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重构
·[高崇勋 周恩 吕志华]非遗保护视域下山东地方戏曲助力民俗场馆建设研究报告·[杜小钰]石臼湖舞龙非遗的活态传承与长江文化精神特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