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玉梅]中国古代舞蹈教育流变
  作者:张玉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18 | 点击数:12649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乐舞教育曾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从原始自然形态到自觉化 过程,从娱己、娱人到娱己、娱神,又到育己、育人的教育流变,使我们看到古人乐舞的教育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实践等所经历的历史蜕变。古代乐舞教育从萌芽走向成熟到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教育雏形。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古代舞蹈教育源流溯变的探索,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乐舞教育;产生;确立;发展;美育

舞蹈教育,曾以它独特的功能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古代的舞蹈教育,是由原始社会舞蹈教育的萌芽期,发展到西周舞蹈教育的成熟期,又经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儒家学者的继承和发展,使舞蹈教育更加完善。
 
一、远古舞蹈教育溯源
 
古代原无“舞蹈教育”一词,但从原始社会时期便开始孕育了舞蹈教育的胚胎,它是寓于古代教育之中同步发展、寓于舞蹈艺术之中齐步同行的。近代有人以西周“乐教”的出现、孔子“六艺”的形成为源,认为舞蹈教育是那时有的,事实上,这是将舞蹈教育的自觉化、制度化视为舞蹈艺术教育的最早发源,并且仍以圣君贤哲作为乐教的最初创始者。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活动,绝非圣贤明君个人所为,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它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人类从原始时代便开始、经过群体共同创造才逐步积聚起来的,是与原始教育、原始舞蹈艺术同源、同生、同发展而形成的。
1.原始舞蹈寓原始教育之中
原始舞蹈是原始文化的一种形态,在语言还不完善、文字尚未产生的时候,人类的感情沟通和知识技能的传授,是通过原始舞蹈来进行的。原始教育也正是借助姿势语言(舞蹈)和口头语言(诗歌)进行的。
原始社会的生产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过程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但是最早出现的原始舞蹈艺术,却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动作是人类最初交流感情、传播各种技能的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作为动作艺术的舞蹈,在当时起到了传播和教育的作用,成为实施原始教育的重要手段。
原始教育的内容比较简单,比如,成年人带领年轻人进行采集果实、狩猎捕鱼、刀耕火种等能维持原始人生存的生产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借助舞蹈动作将经验与技术传授给他们。在中外民俗学调查的遗存中,有大量和这些原始生产有关的舞蹈教育活动。如:“表现原始采摘、狩猎和耕种的彝族祭祀舞蹈,哈萨克族的‘虎舞’、‘熊舞’、‘马舞’,达斡尔族的‘围猎舞’,以及巴西印第安人的‘鱼舞’,巴伊卡利部落的‘蝙蝠舞’,新西兰人的‘造船舞’……”[1],这些舞蹈都是对生产、生活过程的动作性描述,例如:如何爬到树上捕捉负鼠,怎样跳入水中捕鱼,怎样采摘葫芦野果,怎样围猎禽兽,怎样用木棍锄地,包括如何播种和收割……在描述生产过程的同时,舞蹈动作就起了一种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原始初期,人们的思维还不发达,思想也很简单,对自然与人的关系不能用科学来认识,但又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又与人密切相关,因此,教育中常常出现对自然的敬意和崇拜,对上天的祈祷和感恩,并借乐舞形式表达此情。如:远古时代葛天氏的“八阕”乐舞中,就是用乐舞的场面记载着农耕和祈祷的内容、自然知识和伦理教育的内容,包括生产技术和经验。“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散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2](《仲夏季·古乐》)“操牛尾”,是执牛尾、带道具的集体舞蹈;“投足”,是指人体有规律的节奏(伴奏);“歌八阕”,是歌咏,其中,载民”是歌颂人民;“玄鸟”是对祖先图腾的敬仰;“逐草木”是希望自然草木茂盛;“奋五谷”是庆祝五谷丰收;“散天常”是向上天表示敬意;“达帝功”是歌颂天帝和祖先神;“依地德”是感谢大地的赐予;“总万物之极”是祈祷鸟兽大量繁殖,为人类提供富足的衣食。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是在祈祷,又像是在庆丰收;是在表演,又像是在自娱。这些活动都是以“乐舞”为主的艺术活动,也是娱己、娱神的舞蹈活动,更是以舞蹈为主要手段和教育工具的育己、育人的教育活动,部落首领和有经验的长者就是当时的舞蹈家和教育家。由此看出,原始舞蹈是原始人在生产、生活中,传播技术、宣泄情感、体现生命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始终寓于原始教育之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子贤]被固定了的神话与存活着的神话
下一条: ·[潘悟云]汉语南方方言的特征及其人文背景
   相关链接
·[楚惬 张子程]“云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及其保护模式研究·[胡茜茜 武靖佳]文化高质量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研究
·[陈金文]压抑与释放:论机智人物故事产生与流传的心理机制·[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
·[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孙明辉]论“刘阮传说”的产生、流传和文化影响
·[彭允好]五月十三关公磨刀节的民间习俗是怎样产生的?·[季中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手工文化建设
·[乌丙安 胡玉福]“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艾哈迈德·斯昆惕]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遗产化反思
·[朱刚]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及其确立和实践·[钱永平 李波]文化产业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的晋中经验
·[刘思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徐旺生]“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邱雨萱]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可能性探析·重庆确立戏曲传承发展“五个一批”目标
·施爱东谈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文忠祥]花儿会产生动因机制新论
·[任洪昌]地理环境对妈祖信仰产生及传播的影响研究·首个国家级非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揭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