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安德明]2011年度民间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安德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1-08 | 点击数:28733
 

  [27]例如,陈连山:《论古代昆仑神话的真实性——古人为什么要探索昆仑的地理位置》,《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吴晓东:《盘古神话:开辟天地还是三皇起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王宪昭:《论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的文化特征》,《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逯宏:《玄鸟神话在周代的接受》,《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以及《青海社会科学》第3~5期所刊登的关于西王母及其神话的一系列论文,等等。

  [28] 《神话与神话学:教材建设与学科发展笔谈·编者按》,《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29] 高莉芬:《古老知识与理论新诠》,《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9期。

  [30] 陈岗龙:《神话学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成熟标志》,《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1] 田兆元:《神话学概论读本与神话学学科发展》,《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9期。

  [32] 吴晓东:《系统性与创新性并举的神话学教程》,《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3] 杨利慧:《我力图写一部怎样的神话学教科书》,《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4] 该序也以同名标题发表于《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35] 吕微:《神话信仰-叙事是人的本原的存在(代序)》,见杨利慧、张霞等著:《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3页。

  [36]吴晓东:《系统性与创新性并举的神话学教程》,《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7] 陈建宪:《继往圣绝学,观生民玄想》,《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8] 同上。

  [39] 田兆元:《神话的构成系统与民俗行为叙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40] 王倩:《作为图像的神话——兼论神话的范畴》,《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

  [41] 例如,《文学人类学:探寻文化表述的多重视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文学思想的人类学转向视角》,《河北学刊》2011年第3期;《探寻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四重证据法与人文创新》,《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11期。

  [42] 叶舒宪:《苏美尔青金石神话研究——文明探源的神话学视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43] 叶舒宪:《西王母神话:女神文明的中国遗产》,《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44] 普洛克路斯特斯(Procrustes)是希腊神话中臭名昭著的强盗。他开了一个黑店,任何人一旦落入他的魔掌,就会被他残酷杀害。他把虏获的人放在一张铁床上,如果身体比床长,他就砍去长出的部分;如果比床短,他就用力把身体拉得和床一样长。他用这种方法杀害了很多人。“普洛克路斯特斯之床”的意思是试图使所有的人符合一个标准、一种思想或行为模式的做法。

  [45] 郑在书:《对建立“差异的神话学”的一些意见》,《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46]【俄】李福清:《中国神话故事论集》,马昌仪编,169页,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

  [47] 祁连休:《中国民间故事史•导言》,《中国民间故事史·先秦至隋唐五代篇》,台北: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48] 刘守华:《汉译佛经故事的类型追踪》,《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49] 万建中:《中国百年故事学简历》,《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50] 陈泳超:《故事演述与宝卷叙事——以陆瑞英演述的故事与当地宝卷为例》《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学兰]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2-2005年)
下一条: ·[祝鹏程]2012年民间文学研究综述
   相关链接
·[毛巧晖]抗战时期民间文学的大众化实践及本土话语的生发·[朱炳帆]“五羊传说”申遗晋级的可行性分析与再语境化重构
·[张玉琳]重返生活世界:民间文学的家庭生活实践及其活态传承·[姚苏笑]角色功能、故事类型和仪式:《日瓦戈医生》中的民间文学书写
·[杨赫]增进理解还是固化偏见:西方记者甘露德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与中国国际形象建构·[王雨铭]生成性遗产:民间文学类的非遗保护建构
·[王心怡]“名”“实”之间:走马镇空间生产与故事传统传承·[王敬让]地理感知与贾平凹《商州三录》的民间文学世界
·[谭羽聪]媒介、复制与共创: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一种想象·[苏明奎]抗战时期云南的歌谣研究与方言调查
·[宋海玉]形式与宣读:民俗学“挪用”现象的省思与检视·[邱毓琪]民间文学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关系
·[孟宇卿]刘守华先生:诗意乡土中的故事学织锦·[刘文青]民间文学《劏狗六爹的故事》的非遗传承历史考究
·[刘明花]民间文学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实践·[刘经俏]民间文学的文类间性与大故事观
·[刘建波]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调查队对云南彝族神话的搜集整理·[梁家胜]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特质与新生机制
·[贾志杰]媒介研究视域下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再认识·[洪鑫珂]论网络民间文学的创作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