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陈连山 著:《〈山海经〉学术史考论》
  作者:陈连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15 | 点击数:6630
 


  《山海经》学术史考论

  作  者:陈连山 著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3-1
  版  次:1
  页  数:244
  字  数:248000
  印刷时间:2012-3-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301203026
 


  内容简介

  非考证,无以知事实;无阐论,难以明是非。《<山海经>学术史考论》通过考证,还原《山海经》作为原始自然与人文地理志的真实属性及其版本变迁的事实,纠正偏执的疑古主义观念;通过论述,把历代学者对《山海经》的不同认识归结为中国社会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结晶。《山海经》在不同时代呈现出的不同面貌,其实反映着那些时代特定的文化思想。一部《山海经》的学术史,就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

  编辑推荐:
  陈连山所著的《<山海经>学术史考论》以历代学者心目中的《山海经》形象的变化为镜,反射出中国社会思想的变迁,巫术神道、儒家经学、道家玄学、现代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都在《山海经》学术史上留下了各自的印记。全收以史带论,言而有据,评价公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从《山海经》研究到《山海经》学术史研究
  第二节 《山海经》学术史研究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山海经》学术史研究的现状与本书的写作计划
  第一章 《山海经》的著作年代和性质
  第一节 《山海经》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山海经》的写作年代和作者问题
  第二章 汉代社会与经学视野下的《山海经》
  第一节 大一统帝国对于地理学知识的空前需求与《山海经》
  第二节 汉代经学和刘歆对《山海经》的校定与研究
  第三节 从“形法家”看《山海经》在汉代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节 经学衰微和王充的《山海经》研究
  第三章 魏晋社会思潮与神仙学视野下的《山海经》
  第一节 魏晋社会思潮与张华对《山海经》问题的回答
  第二节 郭璞对《山海经》的整理
  第三节 郭璞《山海经注》、《山海经图赞》和《山海经图》考
  第四节 郭璞对《山海经》的综合性阐释
  第五节 郦道元《水经注》对于《山海经》的地理学研究
  第四章 宋代社会、道教、儒学与《山海经》
  第一节 宋代思想与学术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宋代道藏与《山海经》
  第三节 唐宋时期传世的各种《山海经图》考
  第四节 宋人论《山海经》和禹鼎图之关系及作者
  第五节 朱熹的《山海经》研究
  第六节 宋人对于《山海经》地理志性质的怀疑
  第五章 世俗化的明代《山海经》研究
  第一节 明代社会和学术的世俗化倾向
  第二节 王崇庆《山海经释义》的正统立场和“寓言说”——附说刘会孟《评山海经》
  第三节 杨慎解读《山海经》的跨文化视野和文学眼光——附说朱铨《山海经腴词》
  第四节 胡应麟定《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附说王世贞《山海经跋》
  第六章 考据学的兴盛与清代《山海经》研究
  第一节 清代社会与考据学的主流学术地位
  第二节 吴任臣《山海经广注》的考释
  第三节 汪绂及其《山海经存》
  第四节 毕沅《山海经新校正》的地理学阐释
  第五节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的文字订讹与注释
  第六节 陈逢衡《山海经汇说》的合理化解释
  第七节 俞樾《读山海经》的新境界
  第七章 现代神话学视野下的《山海经》
  第一节 价值观的改变与《山海经》文化地位的上升
  第二节 学理的引入与现代《山海经》学的展开
  第三节 把西方文化参照系引入《山海经》研究的学术合法性问题
  第四节 结语
  附录一 刘秀(歆)《上(山海经)表》
  附录二 郭璞《注(山海经)序》
  附录三 时曼成《山海经存跋》
  附录四 《山海经》“巫书说”批判
  附录五 《山海经》西王母的正神属性考
  主要参考书目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翁敏华:《古剧民俗论》
下一条: ·朝戈金 叶涛:《中国民俗学》(第1辑)
   相关链接
·[徐溪泽]曾侯乙墓漆棺纹饰类属辨析·[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孟琳峰]消费“山海经”:当代“山海经热”中的大众读本与文化想象·[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
·[刘朋鑫]近代上海城市宣卷人考论·[李牧]《山海经》中的“冬夏”观念与西北地缘
·[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程梦稷]拟效、挪用与回应:从近世日用类书看“山海经图”在江户日本的流衍
·[陈慢慢]“父戴子冠”:宋真宗泰山天门遇三将军传说考论·[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
·[梁奇]伊藤清司《山海经》研究对中国古注的征引·[孔祥翔]从《山海经》论及泰山信仰认知的发生与解构
·[贺少雅]冬至消寒会考论·[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程梦稷]博物知识的双重图景:“诸夷门”与《山海经》的民间重构·[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