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水书脱离迷信凸显民俗
  作者:张振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7-07 | 点击数:5937
 

随着水族地区开始与外界连为一体,水书原先存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其在水族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水书逐渐摆脱了迷信色彩,开始显示出水族的民俗与文化特质。

 

  传统水族社会认为万物有灵,至今水族大体上仍是一个崇尚鬼灵的民族。许多水族人深信世上万事万物如人、雷、电、石头等都有灵魂存在,这些灵魂会转化为各种鬼为害人间。

  水书是有关鬼的各种禁忌及避邪驱鬼方法的书面记录,其内容大多是关于具体日期和方位吉凶状况的,其性质大体与汉族传统的术数文化类书籍相似。由于历史上水族人笃信鬼灵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他们的丧葬、祭祀、婚嫁、营建、出行、生产等都深受水书中的规定制约。水族人每逢这些大事,都会依据水书挑选出合适的日子,有时还要挑选出合适的方位,如果万一出现某些意外,人们就会求助水书先生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因此,在传统的水族社会生活中,水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影响到了水族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尽管水书对于水族人的生活非常重要,但通常普通水族人并不认识水族文字,虽知道本民族有水书,却并不通晓。想要理解水书,就需要经过历时数年的学习过程,掌握了水书知识的人被称为“鬼师”或“水书先生”。水族人想要知道某事情的吉凶或需要择日时就会去找水书先生,水书先生则会借助水书将水族人与鬼灵连接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水书一度被当成“封建迷信”而受到严厉打击,许多水书被付之一炬。尽管如此,那时的水族人依然对水书深信不疑,偷偷藏匿了许多水书,并在私下里求神问鬼。

  之所以说水书有迷信的内容,主要是与水书的性质有关。水书属于术数类书籍,其所包含的内容几乎都是先验性、规定性的。如《正七卷》的“天割”条认为,夏巳寅辰日,秋申酉日,冬卯午日……这些日子为凶日,忌背幼婴去外婆家,否则,小儿会生病甚至夭亡。然而,水书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些日子是凶日、为什么会有如此后果,实际上可能无法说明。

  改革开放后,在落实民族文化政策的背景下,水书又回到了水族社会。近些年来,随着各种文化知识在水族地区快速普及,水族人对水书的信奉程度明显降低了许多。

  如今,有些水族人即使仍然用水书择日,但也通常会要求水书先生将水书与其他文本对照,以增加准确性。

  我曾在一位水书先生家见到他帮一名妇女择日建房。水书先生先在神龛前点燃三炷香,然后拿出一本水书和几本汉文书(一本《万年历》、一本《高级择日用书》、两本《克择讲义注解》),另外他还拿了一张红纸来写找出来的日子。水书先生根据相生相克一类的规则,找出合适的日子,然后再翻阅汉文书籍,最后与《高级择日用书》比较核对,最终选出合适的日子。

  另外,随着水族地区开始与外界连为一体,水书原先存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其在水族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水书逐渐摆脱了迷信色彩,开始显示出水族的民俗与文化特质。

  历史上,水族人认为先人埋葬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后人的阳世盛衰,因此极为重视丧葬时的择日,经常出现因为找不到吉日而在家中停棺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下葬的情况。如今,已有不少地方的水族人认识到这是极不卫生且不利于家人健康的,因此已改为第三天下葬,即使请水书先生择日,也不会改变。如今,水族人的择日活动只是为了满足民俗需要,如常见于婚姻、建房、出行等活动中的择日已成为了一种民俗活动,其中的宗教信仰含义已几乎消失。

  如今,水族当地政府也开始着力打造水族文化,其中突出的文化标志就有水书,这也是水族人用以区分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标准之一。

  (作者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6日第326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水书研究期待多元视野
下一条: ·水书:水族先民实践智慧的结晶
   相关链接
·[凌崎 葛婷]文献·形态·结构:鄂西北孝歌唱本研究举隅·[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李毓 林立英]文化濒危与教育:水书文化传承的实践特征与机制·[葛婷]观念与方法:郧西县孝歌手抄本调查研究
·[韦布花]文化生存与困境:水族端节嬗变的自我抉择之路·[黄明毅]传承文化与脱贫致富
·[叶涛]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赵世瑜]民间文献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王新宇]中华第一卯——走进荔波水利大寨·[朱晶]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收集、问题、对策
·郑振满:民间文献如何让历史研究“接地气”·[许多多]民间文献中的语音线索
·[巴莫尔哈]《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序言·[曲木铁西]“民间文献丛刊·彝族家谱”总序
·[苍铭]“民间文献丛刊”前言·[包和平 包爱梅]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晚清民国民俗手抄本现身 详细记录民俗节庆·水族马尾绣“出山”之路:原生态与市场并重
·[刘雄伟]《千家洞木本水源》的历史真相·[杜再江]黔西北彝族钞本亟待抢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