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木卡姆,音符里的维吾尔史诗
——解放周末·文化遗产日特刊
  作者:陈俊珺 王一   摄影/图:陈俊珺 王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14848
 

 

 
 
在“麦西热普”欢快的音乐声中,所有人热烈舞蹈
 
 

 

  “我要死了,我以为木卡姆也要死了,但现在好了,你们让它活下来了。”

  木卡姆并非新疆“特产”。从我国的新疆一直到摩洛哥的塔尔法亚,在横贯东西将近12000公里的范围内,多种类型的木卡姆流传于19个伊斯兰国家的4亿多人口中。如果用红线将这条“木卡姆链”连接起来,恰好和“丝绸之路”完全吻合。

  这并不是巧合。

  丝绸之路是贸易流通之路,也是“文化走廊”。每一种木卡姆的发源地,几乎都处于丝绸之路上的要冲。

  莎车是丝绸之路上中国段南道的最后一站,出莎车,越过葱岭,就可到达中亚各地。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都曾在莎车交汇。木卡姆成为了这些灿烂文明交融碰撞的艺术产物,它既吸纳了西域音乐的元素,又传承了中原艺术的特点。

  之前,伊拉克的《伊拉克木卡姆》、阿塞拜疆的《阿塞拜疆木卡姆》、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沙土木卡姆》,已经列入了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5年11月25日,印证着多民族间文化传播和交融历史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因其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和民众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喜讯传到新疆,人们互相拥抱、欢呼,随着木卡姆的音乐翩翩起舞。

  那天,刀郎木卡姆艺术团正在日本东京演出,演员们得知“申遗”成功,眼含着泪,手舞足蹈地跳了一晚。同一时刻,木卡姆艺术团在阿联酋演出,大家获悉后,相拥而泣。

  在乌鲁木齐,70岁的卡吾力·吐尔迪激动地对着父亲吐尔迪·阿洪的遗像祷告。

  由于十二木卡姆的传承靠的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再加上其体系庞大、词义深奥、曲牌绵长,上世纪50年代时,能完整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人只剩吐尔迪·阿洪一人。

  得知十二木卡姆濒临灭亡,时任新疆领导人的赛福鼎·艾则孜急忙致信北京,希望中央能派专家到新疆来抢救这一艺术瑰宝。很快,由音乐家万桐书等人组成的“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来到了新疆。他们找到吐尔迪·阿洪,用一台老式录音机分多次录下了他演唱的完整版十二木卡姆。

  “我已经70多岁了,我要死了,我以为它(木卡姆)也要死了。”吐尔迪激动地对万桐书说:“但现在好了,你们让它活下来了。”

  录音完成后不久,吐尔迪·阿洪离世。

  离去时,他已无遗憾。因为万桐书他们不仅录下了他的声音,还花了整整6年的时间,将所有的曲谱及歌词整理成了《十二木卡姆乐谱总集》。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曲谱形式的十二木卡姆。

  上世纪80年代后,新疆相继成立了木卡姆研究室、木卡姆艺术团以及木卡姆传承中心。同时还出版了 《十二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等一系列书籍和光盘。

  1996年,新疆艺术学院成立了木卡姆表演艺术班。2000年,新疆大学音乐学院招收了以木卡姆为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在十二木卡姆的故乡莎车,县里的职业高中专门开设了十二木卡姆艺术班。当地干部还组织专家对十二木卡姆的传承人、乐器、曲谱、服装等进行全面的整理和记录。

  每年9月,莎车都会举行大型的“木卡姆艺术节”。如今,十个莎车人,八个会唱木卡姆,九个会跳“麦西热普”。

  在这片土地上,木卡姆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它早已渗透在维吾尔族人的血液中,化为他们最真实的生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2012年6月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唐卡,那一眼的千年绚烂
下一条: ·扎染,蓝白色的美丽忧愁
   相关链接
·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春节申遗成功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召开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