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江帆:《民间口承叙事论》
  作者:江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18 | 点击数:8382
 


民间口承叙事论
“中国民间文化前沿论丛”

作  者:江帆 著

基本信息:
出 版 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5-1
版  次:1
页  数:325
字  数:250000
印刷时间:2003-5-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207059291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民间故事的价值是无尽的。它们通过对人世沉浮的反复验证,在人们缓缓成熟的朴实意识里为人生提供了注脚,即便经过漫长的时间,依然可以释放出它无穷的力量,本书既是作者多年来从事民间口承叙事调查与研究的收获。该书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民间口承叙事问题,如口承叙事综论,口承叙事的讲述者,口承叙事的空间情境,口承叙事的文本解读。

作者简介

       江帆,1952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现任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多年来从事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著作有:《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生态民俗学》、《金扇奇案》等。

目录

第一编 口承叙事综论
一 口承叙事的界定
二 口承叙事作品的一般特征
三 口承叙事作品的价值审观
四 口承叙事作品的类型
五 口承叙事的研究
第二编 口承叙事的讲述者
一 中国女性故事家简论
二 辽宁女性故事家叙事活动的文化特征
三 民间叙事的优秀传人——故事家谭振山简论
四 燕赵民间文化出关——谭振山叙事特色的寻根分析
第三编 口承叙事的空间与情境
一 口承叙事研究的表演理论
二 叙事空间的讲述者
三 叙事空间的听众
四 叙事空间的研究者
五 叙事作品的时空指向与意义建构
第四编 口承叙事的文本解读
民间叙事中的善恶观念释例
多妻婚制下的“庶子”命运
休妻引发的命运转换
姻缘观念的民间诠释
用心谱就的爱情悲歌
智胜强权的神奇想像
民间社会的交友范型
年节习俗的诙谐变奏
女性智慧的民间赞美诗
人类永可信赖的动物
世俗之相的讽喻与训诫
引狼入室的人生警示
生态链中的人鼠关系折光
芝麻开门的绵绵回响
奇幻的植物精灵崇拜
以制胜巫术征服自然的浪漫幻想
后记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毛巧晖:《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思想史论》
下一条: ·《顾颉刚全集》出版
   相关链接
·[郭俊红]山西聚宝盆传说的文本结构与叙事动力·[隋丽]前置的情感动机:民间叙事的结构与“前结构”
·[朱奕丰]看见她:国家话语与民间文艺实践中的女性叙事(1949-1966)·[赵帅鹏]民俗物质性:从新艺术史到图像民俗的理论接合与跨界思考
·[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张宗建 王迪]从戏曲程式到视觉图式:鲁西南戏曲年画的跨媒介叙事机制研究
·[张赵]情感补充与风险防范:冀南地区的疾病叙事及仪式治疗实践·[张天睿]权力与秩序的“社会宪章”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
·[叶冰洁]六朝隋唐“凶宅捉怪”故事的叙事动力·[杨卓玥]西安回坊口承文学的文化叙事与传承研究
·[杨雨秋]都市活态叙事实践的形塑机制·[杨馨颖]董永孝道叙事三大情节单元形成与流变
·[杨佳怡]家庭灵媒故事的代际传承·[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阐释与变异
·[闫舒婷]神圣叙事与世俗逻辑:武后形象的地方书写及社会隐喻·[许志超 黄清喜]表演理论视域下数字生态中民间叙事的转型
·[徐金龙 张晓雨]跨媒介叙事:《哪吒》系列动画电影的故事世界建构·[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