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族艺术》2019年第4期 总第149期
目 录
| 学人治学 |
|
|
多重学缘与视野开拓
——民俗学学习历程的思考 |
毛巧晖 |
5 |
| |
|
|
| 中国民间文学前沿讲坛 |
|
|
| 理想故事的游戏规则 |
施爱东 |
11 |
| 《理想故事的游戏规则》问答、评议与讨论 |
赖婷 施爱东 等 |
21 |
| |
|
|
| 文化研究 |
|
|
| 器具与房舍:中国民具学探微 |
岳永逸 |
28 |
图溯犀牛大海
——河湟、洮岷民间大黑天信仰的流变及文化表征 |
牛乐 |
43 |
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至迟出现于唐代考
——兼谈民俗史研究中史料的搜集与释读问题 |
张勃 |
53 |
| |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
|
| 昆剧“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 |
邹元江 |
61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视角下的龙州壮族天琴女性禁忌破除 |
杨丹妮 |
73 |
| 传统师徒制与表演者权利的冲突与解决 |
陈杰 |
84 |
| |
|
|
| 艺术人类学 |
|
|
《民族艺术》与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
——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六 |
许晓明 方李莉 王永健 |
90 |
| 铸鼎象物与迁鼎兆运 |
邓启耀 |
100 |
| 从庙堂走向广场:格萨尔图像的景观化现象 |
王田 杨嘉铭 |
110 |
“艺术人类学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
——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述评 |
孟凡行 卢文超 |
118 |
| |
|
|
| 艺术考古 |
|
|
| 良渚文化神徽为“大禹骑龟”说 |
宋亦箫 |
124 |
| 礼仪与情感:宋金墓葬中的共坐图像再探讨 |
樊睿 |
136 |
| |
|
|
| 艺术探索 |
|
|
| 美术史的观念与中国画史的写作 |
黄厚明 |
146 |
| 印度尼西亚普兰巴南神庙石雕壁画中的乐舞图像考察 |
杨民康 |
153 |
| 民族志动画的表征策略与参与式设计 |
王怡婧 |
158 |
| |
|
|
| 艺术人类学名著导读 |
|
|
| 汉斯·贝尔廷《图像人类学:图像、媒介及身体》导读 |
孙化显 |
164 |
| |
|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简介 |
|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简介 |
刘祯 |
封二 |
|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刘祯研究员简介 |
刘祯 |
封三 |
| |
|
|
| 彝族大胡 |
潘 汁 供图 |
封面 |
| 封面说明 烟墩大鼓 |
潘汁 |
27 |
| 生活艺术 刺绣百子图 |
徐艺乙 供图 |
封底 |
| 封底说明 竹凳栏车 |
徐艺乙 |
89 |
| 龙州壮族天琴艺术 (彩页) |
张耀华 等摄 |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