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吕微 安德明 编:《民间叙事的多样性》
  作者:吕微 安德明 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5-01-06 | 点击数:3767
 


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04年)

作 者:吕微 安德明 编
出 版 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3-1
版 次:1
页 数:450
字 数:370000
印刷时间:2006-3-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507726671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届论坛的组织者们确曾设想过一种标新立异的会议方式:既然会前已把所有的论文都贴上了论坛网页,而且从理论上说所有的与会者都已通过该网页在会前阅读了全部论文,那我们何不干脆就直接进入讨论程序,直接就几个场次的中心问题展开争辩?但思来想去,论坛的组织者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比较激进的计划,他们在最后一刻胆怯了、退却了,于是论坛开成了人们所惯常经历的那样。固然,与会者的思想是活跃的,交锋是尖锐的,气氛是热烈的,态度是坦诚的,提出的问题和观点也往往给人以启发,但受时间的限制,讨论往往是点到即止,从而留下了遗憾。

  如果拿本届论坛与2003年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次网络会议相比,两次会议可以说各有千秋。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不少前沿性的问题,与会者大都是从各自的问题意识介人讨论的,那一次会议提出的问题我们至今记忆犹新:民俗、民间文学研究是应当告别田野、回到文本还是应当文本与田野并重或更注重田野?民间文化传统的本真性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发明的?引进的西方民间文学和民俗学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普遍方法,还是我们建构意识形态的特殊资源?我们如何通过对钟敬文先生学术成就的评价把握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未来发展的契机?但是,这些问题尽管鲜活,讨论的结果却仍然让人感到有些泛泛而论,也就是说,基于感性认识的意见居多,具有理论深度的知识积累还不尽如人意。

目录

反思的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的学术伦理(代前言)
烛龙考
小黑人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
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叙事技巧:重复与对比专名与传说的真实(性)问题
作为表演的视觉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
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
童话的生产:对格林兄弟的一个知识社会学研究
村落讲述传统与社会变迁——以伍家沟村故事讲述活动为例
故事传播与记忆的实验报告与数据分析
民间叙事的表演——以兄妹婚神话的口头表演为例,兼谈中国民间叙事研究的方法问题
口头传统与书面传统的互动和表演文本的形成过程——以蟒古思故事说唱艺人的田野研究为个案
民间故事讲述人传承个性的研究——以辽宁故事家李占春为例
叙事界域与传统法则: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例
河北民间表演宝卷与仪式语境研究
农民、乡绅与神祇叙事——一个村落神祇叙事的考察
妙峰山:民间社会紫禁城的建立
乡村庙会中的入神互动:范庄龙牌会中的龙神与人
知识分子、民间与一个寺庙博物馆的诞生:对民俗学的学术实践的新探索
附录:会议各场次发言安排
后记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吕微:《隐喻世界的来访者:中国民间财神信仰》
下一条: ·李列:《民族想像与学术选择——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
   相关链接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闫舒婷]神圣叙事与世俗逻辑:武后形象的地方书写及社会隐喻
·[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王硕]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王浩鑫]生活之承与开发之舍:地方传说实践的双重面向
·[孙岩 Любовь.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Одзял]“石化”意象的文化隐喻:俄罗斯远东地区那乃族博隆湖传说中“人-石转化”的人类学解读·[彭恒礼]官房戏楼与官房演剧研究
·[刘晓]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刘建华]日本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演进:概念形成、学科互动与范式流变
·[李燕]歌谣在《唐探1900》中的叙事功能与文化隐喻研究·[李文涛]金华黄大仙信仰的变迁研究
·[高晓晗]明清时期畿南地区祀神场域中的官民互动[]·[高睿涵]仪式与认同:泰山王母池蟠桃庙会的叙事表达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张子健]浅析泰伯形象的政治隐喻意义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