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叶舒宪]蛇—玦—珥:再论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
  作者:叶舒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20 | 点击数:12422
 

红山文化蛇形耳坠,潘昱龙/摄

以蛇贯耳的物证:荆州楚墓出土铜戈上的珥蛇之神。2011年笔者摄于荆州博物馆

佩戴人面蛇身耳饰的神人形象,台北故宫藏龙山文化玉圭

新石器时代蛇形玉耳玦,私人藏品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西周鱼尾龙纹玉玦

  【核心提示】玉蛇耳坠的出现,给玉玦起源的神话学意义分析,打开突破性的缺口,同时也给整个东亚玉文化起源的神话观念基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迪。理由很明确,玉玦是迄今所知东亚地区出现最早的玉器生产形式,始于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那正是后来的红山文化玉器传统之滥觞。

  2011年5月29日,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在凌源市三家子乡河南村的田家沟红山文化墓葬中发掘出一批五千年前的玉器,其中有一件在文物登记表上的名称为“蛇形耳坠”,出土地是“田家沟第四地点”,出土位置是“右耳处”。2012年3月22日,一篇以《田家沟考古出土罕见蛇形耳坠》为题的新华社沈阳专电发出后,随即被各大网站和媒体转载和称引。笔者不揣浅陋,对蛇形耳坠新发现的学术意义,略陈管见,求证于方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2年04月18日08 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井上清:钓鱼列岛属于中国
下一条: ·[福田亚细男]近代日本的历制改革与民俗活动
   相关链接
·[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
·[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
·[李斯颖]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对人类起源神话叙事的塑造与丰富·[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陈杰]盘古神话的生成:本土化与地方化的结合
·[张多]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
·[谭佳]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深切缅怀李子贤教授
·讣告:沉痛悼念李子贤先生·[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 路径、视角与方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