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魁立]欧洲民间文学研究中的流传学派
  作者:刘魁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7 | 点击数:28313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也是互相联系着的。本菲认为战争、民族的迁徙、文化经济的交流,促成了民间故事在不同民族中间因袭流传,本菲在发现两个民族有相同故事的时候,便去考察这两个民族的历史,考察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考察的结果证明,这种相互联系是的确存在着的,也就是说故事的流传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反过来,当知道某些民族在历史上有过密切交往的时候,就可以探寻他们的民间故事是否反映了这种交往关系,是否有相同的情节存在。本菲列举了大量的现实材料说明自己的论断,而不是像神话学派的学者那样,把自己的判断建筑在先验论的基础上。本菲认为现存的西方的民间文学作品大都来源于印度,而且大都和印度的《五卷书》有关。他仔细具体地描述了《五卷书》西渐的历史途径。 
本菲认为,《五卷书》的前身是古印度故事集《益世嘉言集》。《益世嘉言集》成书于何时,难以断定。但在2世纪至6世纪之间,故事集中的一部材料被摄取、加工,便构成了《五卷书》。[6]6世纪出现了《五卷书》的两个译本,一为古波斯语(巴列维语)文本,一为叙利亚文本。两个文本均题名为《卡里莱和笛木乃》。故事集包括了一则狮子和黄牛的故事,“卡里莱”和“笛木乃”是狮王的两个狐狸侍从的名字。8世纪根据古波斯文本又转译为阿拉伯文,书名仍旧沿用《卡里莱和笛木乃》。根据阿拉伯文本又出现了两个新的译本,一个是1200年左右的希伯来文本,另一是11世纪的希腊文本。希腊文本改名为《斯蒂凡尼托斯和伊赫尼拉托斯》。十二、十三世纪又根据希腊文本译成斯拉夫文本。印度《五卷书》流入西欧是通过希伯来文本。13世纪自希伯来文本译为西班牙文本,而后经西班牙文本译成拉丁文本,再由拉丁文本转译成其他许多欧洲文本,其中包括法文本。寓言家拉封丹撰录的上述那个卖牛奶的女人的故事,就是印度《五卷书》中的故事经过若干世纪的辗转流传,才在法国的土地上出现的。
为了醒目起见,似乎可以列出这样一个图表,以说明《五卷书》流传的谱系: 
                        《益世嘉言集》
                       (古印度故事集)
                          ↓
                        《五卷书》
                    (古印度故事集,2—6世纪) 
                           ↓
                 ┌─────────────────┐
     《卡里莱和笛木乃》                    《卡里莱和笛木乃》 
    (古波斯故事集,6世纪)                  (叙利亚文本,6世纪) 
          ↓
     《卡里莱和笛木乃》
    (阿拉伯文本,8世纪) 
          ↓
        ┌───────────────────┐
 希伯来文本(1200年左右)           《斯蒂凡尼托斯和伊赫尼拉托斯》
                            (希文本,11世纪)
        ↓                             
   西班牙文本(13世纪)                  《斯蒂凡尼特和伊赫拉尼特》
(斯拉夫文本,12-13世纪) 
                ↓                     ↓
    拉丁文木(13-14世纪)             俄国民间故事等 
   ┌────────────┐
 法文本    德文本   意大利文本 
    ↓
 拉封丹寓言
 
本菲经过梳理爬抉,像剥笋似的,把晚近的拉封丹寓言和古老的《五卷书》故事两者之间的环节一一清理出来。这就有了一幅印度故事流向西方的清晰的图像。他受到这种成绩的鼓舞,进一步向自己提出问题:哪些具体的历史因素促成了东西方交流,致使印度的故事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迁徙到欧洲呢?他认为有几种可能:
首先,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世纪侵略东方,直达印度,由此而加强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直接交流。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印度的文化横越西亚,通过希腊而传入欧洲。正是在公元前3—2世纪,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当中出现了东方的、特别是印度的影响成分,而在古希腊文化中,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也有反映。古希腊文化中的这一新的成分自然也会影响到其他与希腊人交往密切的民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青]敦煌本《搜神记》与天鹅处女型故事
下一条: ·[满全]蒙汉史传文学叙述模式之比较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