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王宪昭]论母题方法在神话研究中的运用
——以两篇布依族“人化生日月”神话为例
  作者:王宪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8-05 | 点击数:9205
 

二、母题在同类神话叙事研究中的对比功能

  通过提取并观察相同或相关母题,有助于进行同类神话或相似神话之间的叙事对比研究。如上文在分析“[W1545.1a]神或神性人物的眼睛化生日月”母题时,会使我们迅速发现不同民族该类叙事的差异性。不仅如此,在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地区,或不同讲述人、采录者,甚至同一个讲述人或采录者由于时空语境的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具体神话文本的一些不同。这些不同均可以通过对母题的质、量分析找到结论。以布依族神话中关于日月产生的神话为例,除了《当万和蓉莲》《日月星》中所叙述的夫妻变成日月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相关的母题,通过这些母题的提取与比较,既可以比较不同地区布依族对该类神话的创编、传承与创新,也可以据此对神话的语境、产生时间、讲述人与口头传统的关系、神话流变规律、神话文本遗存形态、神话与民俗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更为全面深入的分析思考,如表2所示。

表2布依族神话中“[W1540]日月的产生”相关母题示例

  不同的布依族神话对日月的产生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如表2中的《十二个太阳》中叙述,天神有十一个儿子和一个姑娘。兄妹十二人变成了十二团火球。这十二个太阳烤干大地时,盘古王的一对儿女布杰和布缅兄妹俩上天去射火球,他俩把太阳射落十个后,天上只剩下最小的太阳兄妹俩,哥哥让妹妹管白天,自己管晚上。人们给他们取名字,妹妹叫“当婉”(太阳),哥哥叫“冗令”(月亮)。这篇神话与《当万和蓉莲》中叙述的一对凡间夫妻叫“当万”和“蓉莲”截然不同。还有一篇名为《神射手勒戛》的神话中叙述,从前,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它们每天都同起同落。勒戛射日后,躲在云河里的那个太阳被水泡冷和洗白了,它爬上岸时已赶不上太阳了,就变成了月亮。则强调了“太阳变成月亮”的母题。

  由此可见,布依族关于日月起源的神话母题各种差异,充分体现出马克思论神话时所讲的“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论断,正因为神话创作者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同类母题表述中异文的产生,同时也会引发我们对神话创作多样化的思考。尽管一个民族的传统神话与其他民族相比,往往具有本民族特色,但如果放在更细致的母题分析的显微镜下,则会发现同类神话母题以及母题链的演化与变异,诸如神话中叙述的对象为什么会有差异?叙事主体的名字为什么出现错位?神话在解释特定现象时为什么会出现地域特色,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母题的提取与分析,查找出其中现象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祝秀丽 蔡世青]“五鼠闹东京”传说的类型与意义
下一条: ·[李斯颖]盘瓠神话与其多元化仪典演述探析
   相关链接
·[王宪昭]论《布洛陀》神话母题的叙事结构与表达技巧·[王宪昭]论蒙古族神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
·[民文沙龙第2期]“神话母题的研究方法”综述·[刘梦]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神话意味
·[黄君榑]水的神话母题·[杨利慧]《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使用的资料以及编纂过程
·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杨利慧]《中国神话母题索引》导言
·杨利慧 张成福:《中国神话母题索引》·[林安宁]壮族《麽经》盘古神话母题研究
·王宪昭:《中国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母题概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