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陈景娥]社会转型中的民歌传承与变迁
——江山“村歌”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陈景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7-06 | 点击数:6022
 

二、江山“村歌”的观察报告

  中国的“民歌”其实是一个外来词汇,是英语folk song的直接意译。与中国“民歌”相近的本土概念是“风”“谣”“乐府”“山歌”“小唱”“小调”“曲儿”等等,而“村歌”似乎天然地属于“民歌”。如唐代白居易诗《小庭亦有月》云:“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写道:“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明刘基《题富好礼所蓄村乐图》中有:“村歌社舞自真率,何用广乐张公侯。”《水浒传》第三十三回中也有“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的词句。中国古代广泛使用的“村歌”概念,清代以后渐渐不再使用了。然而,在21世纪初始,“村歌”却又从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些乡村传唱起来,不仅唱响全省,而且有蔓延全国的趋势。如浙江、江苏等省市举办了各类村歌比赛,并多次在国家级的广播电视媒体播放,中国大众音乐协会甚至把一通刻有“中国村歌发祥地”的石碑竖立在江山市大陈村的村口。为一探究竟,笔者专门对江山市大陈村和附近的几个乡村进行了较深入的实地观察和访谈。

  江山市是浙江衢州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浙闽赣交界,因为其地理位置重要,有“东南锁钥”和“浙闽咽喉”之称。当地风景秀丽,地灵人杰,有许多古镇、古村落和名人故居、祖居。有“中国村歌发祥地”之称的大陈村,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系徽商汪氏后裔聚居地,整个村庄汪姓人口占98%以上,有8个村民小组,453户、1323口人。崇尚儒学的汪氏先祖,于明永乐年间从浙江常山迁到这里定居,修起了一个具有徽派建筑特征的村落,村中有祠堂、楼阁、民宅、牌坊、书院等。其中的汪氏宗祠、文昌阁是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尚有19处民居为江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小山村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早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就创办了大陈汪氏萃文会,一直延续至清光绪末年(1908),历经37年,从未间断。1908年,改办萃文小学、萃文中学。1949年后,又创办江山初级师范学校、鹿溪初级中学、大陈农中,直至今天的大陈乡中学。

  由大陈村率先兴起的“村歌”,指的是村民根据自己的需求,请文学家和作曲家专门为本村用量身定做的方式创作的歌曲。“村歌”大多为独唱,也有齐唱或一领众和的二声部合唱,一般用由电脑制作的伴奏带伴奏。“村歌”一经村民认可,便成为本村的音乐文化符号。

  大陈村的“村歌”源起,与被称为“村歌四君子”的四个人紧密相关,分别是大陈村的党支书汪衍君、狮峰村的党支书何军、江山婺剧团的作曲家陈宏君、曾任江山市副市长的文学家何蔚萍。2005年,“村歌四君子”之一的汪衍君从杭州回到家乡,村民选汪衍君担任村党支书。他首先从本村的“麻糍节”入手,打起了“文化”牌,把过去的“麻糍节”办成了“麻糍文化节”,并举行“舂麻糍”比赛、歌舞表演,评选“好媳妇”“文明家庭”等活动,还在文化节上展销大陈村的土特产,推出了大陈面。通过举办“麻糍文化节”,脏、乱、差、穷的大陈村面貌有所改变。此时,汪衍君觉得大陈村除了“麻糍文化节”外,还缺少一种村民广泛参与、长期坚持、增强全村凝聚力的形式。从小喜欢唱歌的汪衍君,本能地想到了唱歌。大陈村过去有山歌、号子、小调的传统,但像“十八岁的姑娘就把老公想,真正倒霉相”的这类传统民歌,不利于推广。于是,他找到了何蔚萍求教。

  何蔚萍是江山的著名作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小说《风雪夜归人》,被数十家报刊转载,并译成了多种外文。后来她步入政坛,任主管文化的副市长。当汪衍君进到她的办公室,听她为诸暨市写的市歌《青青的香榧林》,直言“既然一座城市可以有‘市歌’,那一个村子为什么不能有一首叫村民们一起唱、可以增强凝聚力的‘村歌’呢?”请她为大陈村写一首“村歌”。终于,何蔚萍写出《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歌词,后由江山婺剧团陈宏君作曲。

  十几天后,汪衍君报名参加浙江省第二届农民歌手大奖赛,满怀激情地演唱这首“村歌”,并获三等奖。此后,每逢村里过节,唱“村歌”就成了一个重要节目。开会有人迟到,汪衍君不批评,却要罚唱“村歌”;每逢节庆,村民都要在戏台上放歌一回;谁家办喜事,也唱“村歌”表示祝贺。大陈村每逢节日和聚会,都要集体合唱这首歌,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有400多人,在家的村民几乎无一缺席。每次唱“村歌”之前,汪衍君都要问大家:“村歌要不要出彩?”“大陈村的品牌要不要打响?”在得到大家的呼应后,他就借坡下驴做各种动员工作,如“那我们首先就要把干净的村庄、靓丽的环境、幸福的外貌展示给别人看。新农村建设,人人有责,我们要共同努力,建设我们幸福的家园”等等。

  “村歌四君子”中的贺村镇狮峰村党支书何军,是一个后起之秀。2011年,贺村镇被列为浙江省27个重点建设的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按照小城市培育的要求,加大了建设的力度。狮峰村作为镇中心所在地,引入多个外来项目,改善了全村的环境面貌,变化日新月异。当汪衍君唱村歌出了名,何军也动了心,请当地一位文学家写了《狮峰雄起》的村歌,并请陈宏君作曲。何军自己担任主唱,把村歌当作推广村落文化的一张名片,促成狮峰村发生巨大变化,成为“浙江省现代化示范村”。

  大陈村和狮峰村的变化,使得江山人体会到“村歌”的作用,于是整个江山市很快就有了120多首“村歌”。2013年9月,江山县在杭州举办了“中国乡村好声音——江山村歌演唱会”,获得成功。目前,浙江全省都在学习江山的经验,各地都在唱响“村歌”。这个现象说明,浙江农民不但认同了这一新的音乐形式,而且开始运用这种形式来调谐其现实生活。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镇打工,即便在农村生活的,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成了商人,有的开办农家乐搞旅游。江山农民唱响“村歌”的现象,反映了新时代的农民在音乐方面的需求,也提醒音乐学家要认真地研究在我国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音乐形态的变化和转型。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田兆元]神话的三种叙事形态与神话资源转化
下一条: ·[叶舒宪]创世鸟神话“激活”良渚神徽与帝鸿
   相关链接
·[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黄晔 杨邱铭]襄阳市樊城区民歌小调研究
·[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柳倩月]恩施市太阳河乡“民歌兴乡”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建策
·[丁庆旦]山野歌嘹亮·[徐茜]自媒体时代畲族民歌的“活态”传承研究
·[路转红]裕固族东、西部地区民歌情感色彩的差异性研究·[孙信茹 王东林]微信对歌中的互动、交往与意义生成
·[戴建国]丁景唐与民歌社·民歌,唱出山山岭岭
·[袁瑾]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70年综述·[王雅琦]畲族民歌非遗保护实践及反思
·[王天鹏]中国民俗学70年: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民俗变迁刍论·[施尧]20世纪以来日本民谣采集的学术史研究
·[蒋聪 李恒坤]又探茉莉花·[邓伟民]清新赣腔 时尚赣调
·[姜学龙]西北民歌“花儿”英译的模式、策略与方法·[朱振华]礼俗互动:社会转型与乡规民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