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叶涛]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
——以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为中心的探讨
  作者:叶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1-18 | 点击数:8008
 

二、孙氏家族与牛郎织女传说———孙氏家谱与碑文资料的互读

  前面的内容是关于一个传说是如何在当地实实在在地落地,这从上述碑刻的部分得到解释。另外还有一个内容是笔者比较关注的。笔者在2005年第一次去沂源的时候,当地人向我们提到说牛郎是牛郎官庄村姓孙的家族的祖先,这个说法是笔者特别感兴趣的,这里面透露出一个信息,也就是一个传说故事和一个家族又是如何结合起来的呢?虽然不用去坐实这件事,但是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有趣,于是我们可以继续讨论传说、村落、庙宇和家族在这个空间的关系。

图3 收藏族谱的孙氏老人。叶涛拍摄,2006年

  基于此,我们对牛郎官庄的孙氏家族做了调查。笔者在第一次调查时纯粹是看空间;在第二次调查时笔者问到了孙氏家族有没有家谱,照片上的这个老人就把家谱拿出来了(图3)。当时趁着刘魁立、刘铁梁老师和他们聊天时,笔者用300万像素的旧相机全部拍下了这两本家谱。家谱全部是手写,两本内容一样,是同一次修谱的东西,一个是草本,内容更丰富,另一个则更严整。正本中的序言很珍贵,笔者那次全部拍了下来,过两个月再去调查的时候家谱就找不到了。笔者想通过家谱证明孙氏家族是什么时候到这里的,什么时候开始参与地方上的信仰活动,以及这个家族在牛郎庙、织女洞信仰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我们的研究不是去佐证所谓的家族关系,而是讨论这种拟血缘关系是怎样被构筑的,我们希望得到一个时间的脉络。

  牛郎庙有明确记载是修建于万历七年(1579年),清代碑刻还提到说当时的牛郎庙不过是三间屋的小庙。家谱资料则是民国初年山东省议员顾石涛撰写的,他是牛郎官庄孙家的外甥。在序言里,他详细地叙述了他姥姥家的来历。家谱是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之间修成,其中,序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写的,但顾石涛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时还曾来到这座村庄了解家族的沿革情况。按照家谱记载,孙家大约在明代末年由淄川县(属于淄博,和沂源之间隔着博山)的孙家大庄迁到了沂水县西北乡安乐社高厂庄,再迁到牛郎官庄定居。这是民国年间孙氏族人在经过相关考证的基础上做出的推断,即孙氏家族是在明代末年才开始迁移,经过了大约两三代才在牛郎官庄定居。因此,孙氏家族最早是在明末清初到达牛郎官庄村,先有牛郎庙,后有孙氏家族,这是根据这些家谱材料可以得出的一个推断。(图4)

图4《孙氏谱序》叶涛拍摄,2006年

  根据当地另外的一些碑刻资料,我们还可以对这一推断进一步加以补充。其中,较早的有天启年间(1621—1627年)天齐庙的碑刻资料,其中出现姓孙的人名,但是这个人在家谱里找不到;嘉庆年间(1796—1820年),落款里开始出现可以和家谱对应的孙姓人名,不过这时孙姓族人只是参与人员,到咸丰、道光、光绪和民国年间。孙家在其中渐渐开始扮演重要作用,这是和家族发展历史有关系的。在家谱里可以看到家族逐渐发展并参与地方活动,包括修庙祭祀等,比如在天齐庙最早创修的嘉庆年间,孙家作用不大,而到了后来光绪年间,孙家就成为重修庙宇工作的领袖了。不过,对于牛郎就是孙家祖先的这一说法则没有任何文献材料可以证明。

  尽管牛郎是穷小子,但是他娶到了天上的仙女这也不是不荣耀的事情,但是在所有文献里却没有提到任何相关的事情。那么牛郎是孙氏家族祖先的这个说法是如何被提出、又是何时出现的呢?从现有各种文献中是找不到答案的,那么我们就得用另外的思路。在《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的“俗文学卷”中,所有地方戏曲里牛郎都姓孙,比如在最早的秦腔里面有哥哥孙守仁、弟弟孙守义。“俗文学卷”把牛郎织女的戏曲从最早的到现在的全部搜集到了,但是在最初的牛郎织女是没有姓名的,只是在地方戏曲里面开始出现。按照现在学界的推断,大概是清代中晚期的乱弹兴起,地方戏曲里的《天河配》才开始有名有姓。而孙家大概恰恰是清初以后才到达牛郎官庄并定居下来,而这一时期的民间戏曲里,《天河配》已经是民间比较盛行的应节戏了,由此,孙姓的牛郎自然而然地就与牛郎官庄的孙家连接成拟血缘关系,虽然没有证据,但是这种推断对于解释民间的说法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这是我们讨论的第二个问题,由此,牛郎织女传说在地化的过程和家族结合起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个本是虚无缥缈的天上传说落到地上,落到家里,甚至过年过节还要去拜祖宗了。当然我们最早去调查的时候比较有趣,询问牛郎官庄的老百姓,大部分人对于这个问题就只是一笑而过,但是外村的人绝对都说牛郎就是孙家的祖先,孙家人自己反而并不是那么确认。但是后来不一样了,比如我们2006年在当地开会,笔者就拿到一个政府下令村里不能说牛郎不是孙氏家族祖先的材料,而当时我们开会是会影响到“申遗”的,因此县里特别重视。对于讨论传说在地化的问题而言,前面笔者所说到的这些地方文献恰好和传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在其他地方,碑刻不一定这样丰富,而碑刻内容也可能与传说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当然,我们在进一步做研究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民间文献、村落家族等层面,还要联系起当地的整个道教信仰环境做综合性的讨论。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卡尔·赖希尔]最后的歌者:口头史诗的未来
下一条: ·[刘先福]民间叙事文类的界定与转换
   相关链接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凌崎 葛婷]文献·形态·结构:鄂西北孝歌唱本研究举隅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王晴]乡村振兴战略下竹马会传说的遗产化实践
·[屈啸宇]话语意图视角下的民间传说叙事形态·[金媛]湖南省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
·[洪哲泓]真神与凡夫·[葛婷]观念与方法:郧西县孝歌手抄本调查研究
·[刘程杰]民间传说中的张三丰形象及其道教元素·[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陈泳超]作为文体和话语的民间传说 ·[王尧]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
·[张金金]“无份”与“有份”·[杨晓红]附会与挟君自重:民间传说中的帝王形象存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