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间艺人推非遗进课堂
——湖南系列活动庆文化遗产日
  作者:刘双双 胡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13 | 点击数:6400
 


  中新网长沙6月11日电(刘双双 胡敏)七彩面泥在手中捏搓之后,用小竹刀娴熟地点、划一番,便塑成活灵活现的身、手、头,然后再披上发饰和衣服……不过几分钟,一个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蜡笔小新”便在湖南民间艺人、63岁的彭支宁手下完成。  

  11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后的首个“文化遗产日”,湖南省文化厅在全省展开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展演及宣传活动。彭老和许多民间艺人一起在长沙坡子街展示着捏面人、剪纸、编棕、转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经捏了三四十年面人的彭老,最初只是因为爱好学习捏面人。退休后,便张罗着一个小摊,四处展示捏面人。对他来说,几元一个的面人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记住捏面人这项民间艺术。

  “捏面人不赚钱,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老人说,自己家中只有侄子传承了这门技艺,但也只是作为业余爱好。对于这项传统工艺能否在现代社会长久传承下去,老人回答“很难说”。

  同样在娴熟地展示剪纸工艺的57岁民间艺人曾燕辉对此则乐观很多。她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小学已经开展了剪纸这门课程,很多孩子都感兴趣并愿意学习。她和许多民间剪纸爱好者一起,经常到各个小学、社区去演示和传授剪纸工艺。曾说,虽然现在科学技术很发达,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不可替代。她相信,剪纸工艺进课堂的形式值得推崇,确保了这门母亲艺术不会消失。越来越的孩子会爱上和记住中国的传统文化。

  记者了解到,“文化遗产日”期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组织邵阳隆回县的花瑶挑花国家级传承人奉雪姝、湘西凤凰县凤凰纸扎国家级传承人聂方俊、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湖南省级传承人陈扬龙分别带领自己的爱徒赴京参加了国家文化部组织的“薪火相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组织湘绣、土家族织锦技艺、黑茶制作技艺、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益阳小郁竹艺、苗画、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菊花石雕8个项目参加了文化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共同举办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的博览会活动,有力地推介和宣传了湖南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湖南省文化厅还举办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系列宣传评选活动,将在12日晚举行颁奖晚会。届时将揭晓“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南省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杰出人物”、“湖南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强县(市)”以及“湖南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6月11日 23:35

上一条: ·评:应将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
下一条: ·[薛霞]多元共生理念与民族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