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缅怀岑家梧先生暨岑家梧学术研讨会侧记
  作者:梁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10 | 点击数:8045
 

  屡有建树的学科开拓者

  解放初期,岑先生曾参加中央人民政府派遣到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央访问团,先后到西北五省和广东粤北及海南岛访问,不仅增进了他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也获得了不少第一手的文化资料。

  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雷振扬在研讨会上慷慨陈词:“今天我怀着特殊的感情,来参加岑先生的学术研讨会,岑先生人生旅途的最后13年,是在中南民族大学执教中渡过的。虽然公务繁忙,学校仍派我作为代表,向这位以前中南民院民族学、人类学的开拓者、奠基者,致以深深的缅怀之情。岑先生对于中南民族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曾作出过开创性的杰出贡献,中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博物馆中,至今还存有岑先生1950年代在云贵川、海南等地考察时收集的少数民族服饰、铜鼓、骨雕等物件,有很多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展品。”

  1953年岑先生被调往中南民院执教,不久任命为副院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文革”中遭受冲击凄然离世,成为学界的巨大损失。

  故园留待梦中看

  从武汉远道赶来的岑家梧先生的长子岑龙教授在研讨会上,饱含深情地用海南话说出“我是海南人”,这也是时时梦萦故里的岑家梧先生在孩子小时候就常挂在嘴边的话。岑龙说,海南是我们的故乡,父亲在世时常对我们讲起故乡的情况,他常说,是故乡的山水养育了他,后来父亲一直想回一趟澄迈老家,可惜终未如愿。父亲过世后母亲一直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在父亲家乡召开他的学术研讨会,今天终于如愿了,很感谢海南省各界对研讨会的召开所付出的努力。

  “岑先生对海南黎族的研究贡献诸多。”出席研讨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学萍说,他在童年时,就曾见过来海南访问的中央访问团的专家,并在1957年与当时来保亭县毛道乡调查黎族合亩制地区的岑先生有过一面之缘,王学萍当时担任着调查小组的翻译。此次研讨会,他带来了两部反映1950年代中央访问团访问海南时新影厂拍摄的专题片《海南岛》,以及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岑家梧对黎族合亩制调查的著作所拍摄的专题片《黎族》,让研讨会的学界代表更深入地感知岑先生的著作背景。

  “南海泱泱,五指山苍苍,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海南大学的李鸿然教授在研讨会上,高度评价了岑家梧先生诲人不倦的高尚品格和他的爱乡浓情,他说,岑先生心系故土,在学术生涯中坚持研究海南的方方面面,成果辉煌,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直至逝世前夕,他都有解不开的海南情节,带着浓厚的乡土情怀。他与人合著的《海南岛民俗志》、《海南岛黎族“合亩”制的调查研究》、《海南岛黎族的纺织工业及历史上的“吉贝”问题》等著作文章,包含着对海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对海南黎族的研究,是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丰碑之一。

  来源:海南日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天涯社区 2006年11月25日

上一条: ·“女书习俗”抢救保护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下一条: ·全国文艺基础资源数字化建设交流座谈会在太原召开
   相关链接
·华西民俗学论坛(2025)|“回向历史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蓉启幕·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2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
·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1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
·[杨德亮 金明艳]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
·全国先进!中国民俗学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孙亮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