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寻梦彩云之南 触摸世外桃源
  作者:木木 阿豪 小曼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4 | 点击数:11905
 

  

  

  丽 江

  丽江是许多游人特别是深居都市的白领们神牵梦萦的胜地:最高峰玉龙雪山壮美惊艳,云杉坪和牦牛坪深藏山中。金沙江在石鼓镇拐了一个弯,向前奔去遇到了玉龙和哈巴;虎跳峡的惊险使人心向往之;大研古城有五彩石铺成的街道,流淌的泉水会绕过每一条路……悠闲的丽江留住了所有人的脚步。

  大研古城温婉柔情,山腹中流出的泉水绕过古镇的每一条街道。小镇的安祥静谧和悠闲留住了很多人的脚步。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

  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这片热带风光与民风民俗交融的秘境,七彩绚丽的神秘风情,让无数游人乐不思归。上苍的神奇造化,孕育了西双版纳这方神秘风情。被早期探险家们描绘得神秘玄妙的壮观板根,是热带雨林最突出的一个特征,这些巨树,往往要十几个人才能合围过来;有些花卉离奇地寄生在树丫和枝杆上,构成眩目的空中花园;许多树木的老茎上不可思议地绽放出艳丽奇特的花朵或挂满累累果实。

  这里是融入民风民俗彩绘的“南国傣乡”,神秘风情瑰丽多姿。傣族人将文字刻写在贝叶叶片上,代代相传。泼水节、嘎汤帕节、特懋克节、拉祜扩节、盘王节、百诗佳节……众多的民族节日神秘多彩,傣族青年男女丢香包传情,瑶族青年咬手定情,拉祜族青年抢头巾求爱,布朗族青年三弦弹唱表露心声,奇特的婚恋习俗多姿多彩。这里的美食极富特色,酸蚂蚁蛋汤、包烧山蜘蛛、竹筒煮山芋、……一道道来自热带雨林的原生态佳肴,风味地道。

  香格里拉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自从美国作家詹姆斯的小说《失去的香格里拉胜景地平线》问世以来,作品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曾引起无数人的向往。人们现在所称的香格里拉实质上就指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雪山环绕之间,分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坝子,它们是迪庆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土地肥沃,牛马成群。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静谧的湖水、神圣的寺院、淳朴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伊甸园。这里有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和哈巴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群,甚至不乏罕见的低海拔现代冰川。金沙江、澜沧江贯穿迪庆全境,澜沧江大峡谷、虎跳峡和碧壤翁水大峡谷以深、险、奇、峻闻名于世。在风光迷人的雪山草甸上,星罗棋布着千湖山、碧塔海、硕都湖、纳帕海、天鹅湖等亚洲大陆最纯净的淡水湖泊群。迪庆是歌舞之乡,藏族的中甸锅庄舞、维西塔城热巴舞、德钦弦子舞……都独具特色,令人陶醉。(木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2009年09月14日

上一条: ·阳戏面具
下一条: ·岭南记忆:佛山年画,守望春天
   相关链接
·[周逸敏 羌玲]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与当代使命·[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
·[杨吉然 杨秋香]云南西部“指路碑”文化考·[徐永安]云南沧源县佤族猎头习俗记忆调查
·[闻云峰]彝乡的“年味”:云南省洱源县松鹤村吹吹腔春节演剧的调查研究·[王嘉浩]《花镜》园艺智慧的传承密码与云南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制研究
·[苏明奎]抗战时期云南的歌谣研究与方言调查·[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
·[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刘建波]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调查队对云南彝族神话的搜集整理
·[梁和阳]平台作为多重桥梁:短视频中民俗文化复兴的社会机制及实践逻辑·[何世华]做好乡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构建中国民俗学自主知识体系打牢坚实基础(结合长春市实际)
·[浩斯巴雅尔 木仁]《元朝秘史》中的民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挑战、机遇与实践探索·[冯榆捷]云南少数民族传说中诸葛亮形象探析
·[崔泽玲]山西朔州社火寻踪:从朔城区到平鲁区,看地方文化在全球交流与本土扎根中的传承新径·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