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王宏刚]汗水入土悄无声
——忆满族文化传承人傅英仁先生
  作者:王宏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6 | 点击数:8675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与傅老为这部书的出版到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奔波无果,但丝毫不影响他对民族文化的钟爱与追求。
  1983年夏天,在傅老的家中,我们录音了30余小时的另一部满族长篇传说《红罗女三打契丹》,我抄录下来有20万字。这部传说是唐代满族先民建立的渤海国时期的英雄故事,主人公红罗女是渤海王大钦茂的义女,她的丈夫被奸臣大英士所害,但为了民族的安危,她忍辱负重,毅然挂帅出征,三打契丹,保卫了家乡。最后除掉奸臣,英勇赴死,在镜泊湖成神,织出了锦绣山河。传说展示了渤海、契丹、唐朝、新罗广阔的历史画面,洋溢着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在镜泊湖、牡丹江流域流传着多种版本的红罗女传说,傅老的故事是最完整最精彩的版本之一。我们在珲春调查中,发现当地的某些满族氏族有在神树下祭红罗女、绿罗女的古俗,说明这部传说已在满族中产生重要的文化影响。
  在我们录音傅老的红罗女故事时,傅老将当地另一位满族民间故事家关墨清请来,给我们讲另一部红罗女的长篇传说——《比剑联姻》,我们听了故事的开头,就觉得气势非凡,录音下来,并请他自己笔录下来。一年后,我们在傅老家看到了关墨清《比剑联姻》的手稿,约40万字,讲述红罗女与大唐太子比剑联姻的故事,故事涉及渤海、唐朝、契丹广阔的历史画面与历史人物,如李白、贺知章等。有很强的文学性与历史价值。傅老将手稿的复印件给我们,嘱咐我们有条件时整理并好好研究。
  1983年秋天至1984年春天,《红罗女三打契丹》经张来仁、王宏刚、程迅编剧,被吉林省扶余县新城戏剧团搬上舞台。傅老担任该剧顾问,他亲临排练现场,教演员满族礼节与风俗。是源自满族八角鼓的新城戏的第一个满族剧目,由此,新城戏冠名为满族新城戏。由于该剧浓郁的满族风格,1985年在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剧目会演中获“孔雀杯”奖,并被国家民委、文化部授予“民族团结奖”。为此剧作出重要贡献的傅老得到一件礼物——一件风衣。
  1984年初秋,傅老、育光与我从河北()西陵到承德避暑山庄,连续几天探索与筹划满族文化的立体保护问题,提出了拍摄满族民俗文化专题纪录片的计划,常常彻夜不眠。1985年初春,在我们共同策划与组织下,在香港导演邓鹏腾的支持下,在松花江上游地区拍摄了《海东青》、《满族瓜尔佳氏萨满祭礼》《满族陈汉军张氏萨满祭礼》、《宗谱与神偶》等4部专题片,可以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满族萨满教与民俗的纪录片,著名宗教学、民俗学学者任继愈、钟敬文、贾芝、王钟翰、马学良等高度评价了这些纪录片,指出它不仅是满族文化研究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对宗教学、民俗学有重要的普遍价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这个消息。1995年,民俗片《海东青》获文化部一等奖。这4部纪录片的拍摄,开创了用现代科技手段保存民族文化的新途径,此后,富育光先生与我共同拍摄了十余部满族民俗纪录片。1995年,已年近古稀的傅老,亲赴延边汪清县,与我们和于雷、陈景河先生共同拍摄了专题片《满族鹰祭》。这些纪录片的拍摄成功,傅老是奠基人之一。
  在傅老传承的满族长篇传说中,有某些萨满教的仪式与情节,所以,我们在满族的文学研究中,逐步认识到:萨满教是满族传统文化的最终核心,不了解萨满教的形态与观念,就不能深刻理解满族文化,也不能透彻理解满族文学。所以,1984年以后,我们研究室的重点放在萨满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上。而傅老在青少年时期,曾经当过宁安富察氏的萨满,熟悉萨满的内情,为我们提供了不少萨满的历史情况。20世纪80年代后期,傅老的《满族萨满神话故事》在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90年代初期,在傅老担任电视剧《努尔哈赤》的民俗顾问期间,在我家讲述了十余则萨满神话故事与满族长篇传说《东海窝集部传奇》梗概(并录音),其中也有不少萨满的文化内容。近年傅老的萨满神话再版。傅老为我国的萨满教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傅老为满族文化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与汗水,虽然,他早就获得满族故事家的光荣称号,但他一直过着特别简朴的生活,我们共同在田野调查中夏热冬寒的甘苦,鲜为人知。虽然,我与他相识时,就已经是一位花甲老人,但他不计功利、发愤工作的劲头一直给我和这个团队的年轻人以不懈的激励。
  如今,我也近花甲,但只要我想起傅老,我的心就会年轻。今年春节,我马不停蹄地工作,终于完成傅老传承的《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传》三稿,交付给程迅先生定稿。因为,在谷长春、吴景春、荆文礼、富育光等同志的努力下,满族“说部”已纳入文化部重点项目,傅老的长篇传说已纳入出版计划。我祈盼傅老的书早日问世,以告慰傅老。
  这些书会传承傅老崇高的人文精神,瞬间变永恒。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上一条: ·[于伟慧]一个黎族民歌手身后的历史
下一条: ·格萨尔掘藏师土登达杰
   相关链接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如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巴莫曲布嫫代表谈用法治守护非遗瑰宝:修改非遗法让“保护”成为核心关键词·传承非遗守护文化根脉(改革再深化 奋进新征程·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康丽]“非遗”这个标签不能乱用·[刁统菊]女性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
·[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刘魁立]非遗传承: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巴莫曲布嫫]将青年的声音带到非遗保护最前沿·[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