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艺术》2024年第2期 总第176期
目 录
学人治学 |
|
|
人类学观“茶”:我的田野与学术 |
肖坤冰 |
5 |
|
|
|
影像民族志的理论与实践 |
|
|
《影像民族志的理论与实践》专题主持人语 |
朱靖江 |
14 |
猎影边疆:民国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田野影像调查(1930—1937) |
朱靖江 |
15 |
从合法性到民族志话语建构:电影作为民族志田野研究方式 |
彭流萤 |
29 |
影像民族志的情景事实和身体位置 |
巴胜超 |
40 |
|
|
|
新时代故事学研究 |
|
|
从异姓兄弟结义到多元共生:“捧错香炉”传说 |
蒙秋月 宗喀·漾正冈布 |
50 |
|
|
|
与边疆地区族群关系重构 |
|
|
当代鬼传说的“影子记忆” |
陈冠豪 |
62 |
“疫病退散之神”故事再兴与日本疫病灾害记忆
——兼辨Amabie非尼彦 |
毕雪飞 |
74 |
故事机变:倡导实证研究的故事学 |
朱家钰 |
89 |
|
|
|
文化研究 |
|
|
中国南方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记忆 |
李世武 |
93 |
从具身实践到智能嵌入:媒介演进中非遗活态传承的新向度 |
孙发成 |
108 |
宣卷艺人的职业化、半职业化与江南宣卷传承的自生性 |
黄亚欣 |
116 |
|
|
|
艺术人类学 |
|
|
创造“阈限空间”:“展览空间”在艺术乡建中的困境与可能性 |
刘姝曼 |
126 |
民间艺人的身份认同及其表演
——以湖北省皮影艺人的表演活动为例 |
王杰文 |
138 |
从物质到虚拟:传统工匠文化空间的数字化重构 |
邓文杰 |
149 |
|
|
|
海外中国学 |
|
|
一种文艺体式的劾覆:18、19世纪西方对元杂剧的发现、比较与衡量 |
廖琳达 |
158 |
|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体系研究”项目简介 |
唐璐璐 |
封二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唐璐璐简介 |
唐璐璐 |
封三 |
|
|
|
美食美器 麒麟尊 |
广西博物馆/供图 |
封面 |
封面说明 麒麟尊 |
韦玲 |
39 |
生活艺术 斗香花剪纸 |
张方林/作 |
封底 |
封底说明 斗香花剪纸 |
徐丽 |
125 |
纹藏 中国铜镜的纹与字 |
张逢波/撰文/铭文释文/作品 |
|
彩页 设计 |
黄清穗 |
|
封面 装帧设计 |
韦军 |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