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孙正国]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叙事伦理研究
  作者:孙正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2-10 | 点击数:10907
 

摘要:从历史实践来看,古代神话雕塑是早期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媒介的原初表达来呈现景观想象。现代神话雕塑的信仰意味淡化,其价值在于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伦理表达。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以大禹的生命史与治水功业为线索,融入汉阳江滩的空间系统,以洪水灾难与治理洪水为题材,其叙事伦理在于:一方面,雕塑大禹的国家意志嵌入叙事逻辑之中,彰显大禹神话影响现代社会的治水智慧;另一方面则以民间英雄情怀来构思公共空间,塑造武汉城市精神的英雄符号。由此,大禹神话雕塑的当代转化是激活地方记忆,以时间、空间、艺术等维度所建构的叙事伦理,创新发掘神话资源在空间规划中国家意志与民间英雄同构的公共表达能力。

关键词:神话资源;大禹神话园群塑;叙事伦理;地方记忆;公共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孙正国(1972-),男,湖北利川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18ZDA268)


  世界范围内,多个部落与族群都存在以雕塑方式来表达其信仰与神话的文化现象,这些神话雕塑自觉不自觉地被创作出来,有的是信仰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则是神圣与世俗之间不可逾越的灵性界碑。“从目前已掌握的考古材料来看,人类最早的雕塑作品是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奥瑞纳文化阶段被人借‘维纳斯’名字命名的一批女性裸体雕像。它们距今已有三万至一万年的历史,同一时期同类雕塑分布在奥地利、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苏联等广大地区。这些雕像的造型特点是,形体不大,均为祼体,十分夸张地突出女性的性特征。……除欧洲以外,在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史前文化遗址里,都发现了有类似特点的人体雕塑。”神话资源因雕塑而获得传承至今的巨大能量。著名学者刘锡诚先生认为:“神话资源转化本质上是一种内容题材的转化。在我国,现代转化的一般方式是把神话资源化为一种景观,把神话展现出来,而且主要是以雕塑的方式展现。就我所知,神话资源转化的中国实践,从设计、投资、兴建到一般公众认可,都存在较多的难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投资方在转化神话资源时很难获得公众认可,而公众在一般情况下也很难对这些转化来的景观产生真正的兴趣。”正是基于中国神话资源的转化难题,笔者拟考察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的叙事伦理与景观想象,并运用伦理学和公共空间理论,探讨神话资源转化实践的“雕塑路径”。

一、神话雕塑研究的两个维度

  西方美学家讨论雕塑、雕塑与神话命题比较深入的有莱辛和黑格尔。莱辛认为,雕塑是一门关注物体在空间中分布的艺术,这种决定性的空间特性必须与诗歌之类的艺术形式的实质相区分,因为那些艺术形式的媒介是时间。对雕塑核心本质的探究,突出了这类艺术经验的独特价值。黑格尔多次提到,雕塑最适合表现神性,表现神的特殊性格。

  当代神话雕塑研究的论著成果主要有两类:一是雕塑家和雕塑理论学者主要从题材应用、艺术表达和生产机制等方面展开的研究,成果显著,属于艺术生产范畴的专业研究;一是少数神话学者和民俗学者以景观视角来讨论神话雕塑的转化意义,优秀成果少。大体有下列研究。

  其一,神话资源作为创作素材的雕塑实践研究,强调神话精神对于艺术的支撑性价值。

  中国神话故事作为一种主要的创作素材,“其人物主角或真或幻,但神话人物身上的品质无不是生活的原型,是人们精神的向往和憧憬,甚至可以是灵魂深处的支撑,把神话历史凝固于雕塑之中,重燃那股指引我们生活的力量之火。中国神话的题材在古代的中国雕塑创作中有大量的存在,很大一部分都与宗教、信仰、封建统治需求等相关”。一些雕塑家在研究艺术题材时发现,本土神话具有重要价值,这成为推动其神话雕塑创作的“意义动力”:“中国神话传说是贯穿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传说和故事,它反映了华夏儿女淳朴的文化思想以及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描绘和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神话传说就会发现,传统神话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演变,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多变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中国神话资源如此,古代希腊神话也对欧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希腊神话与其他民族神话的不同之处是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优美的神话常唤起艺术家们的灵感。文艺复兴时期,在绘画和雕塑上把神人性化,就像生活中的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艺术家们用人文主义精神来打破封建主义的禁锢。古代希腊神话更像是从古代照耀来的一束迷人的光芒。”这些研究表明,神话资源为雕塑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成就了大量经典的神话雕塑作品。

  其二,博物馆展陈的神话雕塑实践与研究。

  雕塑家、雕塑理论学者曾成钢在温州博物馆展出的铜塑壁画系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当代中国艺术界重要的神话资源雕塑转化实践,既考虑了神话的经典性与代表性,又充分实现了博物馆展陈的传播功能,以其优秀的艺术品质、良好的展陈设计,成为中国神话资源博物馆展陈的成功案例。这组雕塑以《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燧人取火》等中国古代神话为主题,由9块14.5米高、2.5米宽的铜质板块构成,一个板块独立为一个神话主题雕塑。曾成钢这组中国神话雕塑的构思与其乡土精神高度融合:“在中国远古神话故事中,我找到了与温州人冒险精神相对应的精神,这个作品是我创作生涯中花费心血最大,耗时最多,也是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倾注了我对故乡的无限深情。”作品以博物馆展陈形式,凝练中国古代神话的代表人物,气势宏大,形象突出,个性鲜明,是公众了解中国文化的基因密码,传播感染力强,神话资源转化效果显著。

  其三,神话资源为雕塑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社会不断前进发展,人们的艺术审美大步提升,艺术作品的新工艺与新材料也随之层出不穷。材料是雕塑艺术中语言表达的关键,对雕塑的表达形式、制作技法和表达效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雕塑材料从人类早期的原始自然材料发展到现当代工业新材料,使得雕塑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表达内容更加深刻。在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往往运用新的材料去赋予古老的艺术题材新的生命。20世纪的现代雕塑受到照相技术和各种新媒介的冲击,在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之后,产生了与以往几个世纪完全不同的潜力。的确,雕塑在上世纪彻底更新了作为传统价值的艺术观念,开始了一种空前自由的创作方式。

  其四,以景观和园林的方式来呈现神话资源。

  中国古代神话对先汉建筑文化尤其是先汉园林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然而至今学术界鲜有从中国古代神话角度对先汉园林进行的系统研究。有学者撷取中国古代神话中最具核心文化意义的昆仑神话为研究对象,从《山海经》《淮南子》等记载昆仑神话的早期文献入手,对昆仑神话景观模式进行图形化追溯与探源研究,分析其对先汉园林中台型建筑和“一池一山”景观模式的影响,从文献和考古资源两方面的素材进行实证性研究,以此探寻先汉园林设计方法中的神话性源头。纪念性景观中通常记录着曾经发生的事件和信息,运用纪念与回忆的景观空间再现,真实保存的景观呈现,历史的景观重现与历史故事的创造等景观叙事的手法,能够很好地实现事件的表达。

  古希腊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国家,与海洋有关的神话为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肥沃的土壤,古希腊海洋神话已成为现代人心中一座高不可攀的巨岩。古希腊的雅典娜神殿、海神波塞冬神殿、爱与美之神维纳斯诞生的浮雕等诸多宏伟建筑遗迹及雕刻景观,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人文景观审美的一种极致,每一块坠落地上的神殿石块都仿佛在陈述着自己千年的故事,这些足以为胶东半岛的海洋神话景观提供丰富的营养。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游自荧]灾难、传说和信仰的互动:日常政治与人神互惠
下一条: ·[黄涛]从百姓口头采集俚言,用民俗生活阐释语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的编纂思路与学术理念
   相关链接
·[孙正国]乡村记忆、身份重构与神话资源的价值认同·[何帅]网络游戏对神话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孙伟伟]体验神话:受众对当代神话资源转化的感知研究·[毛巧晖]神话资源现代转换的话语实践
·[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李旭昕]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神话资源转化
·[张多]新兴自媒体对中国神话资源的传播与转化·[孙正国]神话资源的雕塑呈现与公共空间化研究
·[霍志刚]遗产旅游与傣族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田兆元]神话的三种叙事形态与神话资源转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开题论证会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杨利慧 张多]神话资源创造性转化的探索之路
·[谢美英]让神话资源充当经济社会转型的符号催化剂·[邱硕]神话资源的共享与争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