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人文学术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人文学术

[萧放 贺少雅 鞠熙]文化礼堂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基于浙江省四市九县的调查
  作者:萧放 贺少雅 鞠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09 | 点击数:9570
 

摘    要:对浙江省部分县市的考察发现,文化礼堂建设基本实现了政府、村民、乡贤能人和社会力量的共建共治共享,文化礼堂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其建设经验主要表现在: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党建引领、尊重群众主体性和多样化需求、重视乡村能人和返乡乡贤的参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作用、注重运营管理的模式创新。建议增强政策弹性,完善文化礼堂建设评价标准和目标定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挖掘本土传统,提升文化向心力;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文化礼堂的化人育人作用。

关键词:文化礼堂;传统文化;文化空间;社会治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研究”(批准号:18 ZH011)子课题“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阶段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急剧转型,乡村空心化、老龄化日趋明显,基层组织涣散,公共产品缺乏,乡村弥漫着挥不去的“乡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惠民工程,致力于将其打造融礼堂、讲堂、文体活动空间于一体的村级文化阵地,目前已朝向“建、管、用、育”相结合的提质、扩面、增效的新阶段迈进。2019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将这一创新性实践提升到国家层面。同年4-8月,北京师范大学“百村社会治理调查”调研组实地踏访了舟山市定海区、湖州市安吉县、宁波市鄞州区、温州市瓯海区下辖9个县(区)24个村庄(社区)的30多座文化礼堂,获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政府主导、村民踊跃参加、乡贤能人和社会力量协同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文化礼堂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文化空间。

一、文化礼堂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政府主导文化礼堂建设

  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多部门协调的综合工程,由各级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文明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组织实施,农办、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联动,并被纳入政府实事工程,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文化礼堂推进程度体现着政府的决策能力、基层的执行能力以及当地经济社会综合实力。

  以湖州市安吉县和温州市龙湾区为例,安吉县以“为民、便民、利民”为标准,将文化礼堂建设在居民较为聚集、环境相对优美的区块,定位为“乡村经济的增长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点、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展示点”。文化礼堂建设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两山理念”等,着力打造既有村落自身特色又能充分凝聚人心的标志性文化产品,如村歌、文创产品等,增强村民归属感,并以活动为主线,一堂一韵,将文化礼堂建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县域范围内,以县委宣传部牵头,各部门发挥自身长处,利用文化礼堂综合体中的各个载体从不同角度丰富文化礼堂的精神内核,形成全域联动,在实际建设中注重提升领导干部的引导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文化礼堂为平台形成基层人员走上来,领导干部走下去的长效机制。温州市龙湾区南洋社区作为一个农村拆迁后建设的城市社区,将文化礼堂与社区中心合为一体,配套道德讲堂、科普馆、南洋乡村记忆馆、心理辅导室、百姓书屋、春泥乐园、心灵氧吧、舞蹈室等,可举办文娱活动、传统礼仪、系列课程、举办会议等,还与社区的卫生服务站、环保所、执法大队、禁毒大队等共享空间,承接健康普查、保健宣传、生态保护、社区安全、青少年禁毒讲座等。两地文化礼堂的建设依靠强有力的经济基础、部门联合和上下联动,取得了很好的推进效果。

  (二)坚持党建引领文化礼堂建设

  坚强并富有成效的基层组织和领导是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党务政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调研发现,文化礼堂建设比较好的村落或社区都得益于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宁波市鄞州区回龙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得益于现任党支部书记及其所带领的村两委。从2013年开始,回龙村两委坚持每周六晚召开圆桌会,宣讲国家形势和政策、通报梳理一周村内大小事务和矛盾纠纷。参加者以党小组为主,还有村民代表、本村志愿者和流动人口代表,有时也邀请法律、工程、环卫等专业人士参与。高效的工作机制为文化礼堂的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湖州安吉县高禹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领导下,建立了一套卓有成效的事务处理机制。所有的事务通过五支队伍分散传达,又通过集中会议等形式进行梳理和总结。村里的各项事务得到了有效执行,比如村老年公寓商业化托养中心几乎将服务覆盖到了全村所有老人,这不仅是因为村民养老观念的改变,更是因为这个中心是全村督建,能够最大程度保障老人权益。文化礼堂的建设得益于此,将规范性的制度建设与灵活的运作方式相结合,以村民为主体,打造成了一项系统工程。

  (三)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

  农民是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乡村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目前绝大多数文化礼堂均能够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利用村庄既有文化资源,推动群体参与和管理,以集约型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例如,宁波市鄞州区的传统村落走马塘村具有丰富历史底蕴,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其文化礼堂便直接利用旧祠堂等建筑群改建而成;东光村文化礼堂由原有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和篮球场改扩建;回龙村文化礼堂改建自破败的徐姓祠堂。通过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文化礼堂实现了功能节约化,承担着乡土文化传承、传统礼仪和青少年爱国教育等多重功能。舟山市南岙文化礼堂就包括了一系列文化服务设施,除礼堂建筑外,还覆盖邻近的道德讲堂、德治公园、法治公园、农家书屋、图书室、卫生室等,通过空间集聚,村民可以便捷地享受到普法、医疗、教育、文化艺术等公共服务。安吉县灵峰村作为灵峰街道中心村,将文化礼堂与街道综合文化站共建,与街道共享建设资源。文化站外设有文化广场,建筑内一层设有会议室、练歌房、书画室、儿童阅览室、科普区等。二层设有55张圆桌和配套厨房,专供村内外红白喜事所用。同时,文化礼堂也成为村务、党务工作站。安吉县高禹村将文化礼堂与党群活动中心共建,“乡村振兴”规划展示馆和安吉移民文化博物馆作为安吉县“博物馆群”的组成部分,成为该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点和亮点。

  (四)重视发挥乡村能人和返乡乡贤作用,推动多元共建

  乡村知识分子和返乡乡贤大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本地风土人情,对家乡具有较深的情感,他们当中很多人已从资金投入、运营管理、活动组织等方面参与到文化礼堂建设和管理中。

  温州市瓯海区梓上村注重发挥华侨资源优势,成立了乡贤共建理事会,服务于梓上村的村落建设,包括分享国外先进治理理念,提供国外优秀产品资源,鼓励借助华侨优势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乡村建设设想等。华侨为文化礼堂的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瑞安市曹村镇文化礼堂都有乡贤参与,乡贤理事会负责出点子、出钱出力。许岙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乡贤捐款一百多万,东岙文化礼堂则有乡贤捐款两百多万。舟山市文化礼堂也有乡贤的积极参与。新建社区实施“文化礼堂管理三机制”,即明确一名社区分管干部,配备一名专职管理员,招募一名文化礼堂志愿者,建立起以管理员为主,文化志愿者为辅的管理团队,志愿者很多就由本地能人和乡贤担任。南岙社区组织成立乡贤理事会,参与到文化礼堂活动中。乡贤理事会会长在每年8月举办的学童启蒙仪式上,为孩子们开笔破蒙、朱砂启智。乡贤理事会秘书长作为社区女子舟山锣鼓队队长,带领锣鼓队登台演出,为村里赢得荣誉。

  (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转化

  调研发现,文化礼堂建设比较好的村落或社区存在一个共性,即尊重传统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安吉县山河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村至今传承着青狮舞队、腰鼓队等多样化传统组织,在传承传统民俗技艺的同时,“青狮会”的神圣和威严也被传承下来,发挥着对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者的规训功能。村内有威望的人组成了红白理事会,操持妥当,借由红白事达到村民的互相监督,强化村民凝聚力。村领导平时会参与青狮舞队、腰鼓队,每逢村民办喜事等活动,会亲自参与上门道贺,重大节日全村参与,取得了凝聚人心的效果。村里的志愿者服务队带有组织性,但不具有强制性,志愿者们统一着装,既带有传统乡村共同体的机制,也带有现代性,集体感与凝聚力较强。山河村重视家庭关系,村中年轻人在外打工,回村养老,村里负责保障养老和孩子的教育,传统没有完全断裂,还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大家庭为基础的高度的熟人社会。在这样的氛围下,山河村的文化礼堂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下,保留了祠堂祭祀香火,满足了村民祭祖需要,也可供孩子读书、供老年人休闲娱乐。

  (六)创新运营管理方式,实现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

  文化礼堂的运营管理考验着基层的创新活力。宁波市回龙村作出了有力的探索。当地本着实用为先的原则,采取分波段的方式,将文化礼堂从最初不足400平方米的旧祠堂,逐步建成了融举办讲座、节庆礼仪活动及日常休闲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体,且仍在不断更新。这样既可以降低资金风险,也可以随着时代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采取第三方社会化运作模式,走公共文化市场化运作之路,实行“管办分离”“以馆养堂”,实现了礼堂管理人员和服务的专业化,减轻了运营的费用负担,将文化礼堂的“用”落到了实处。合作的健身连锁公司已经引入舞蹈、瑜伽和拉丁舞等专业教练,开办了瑜伽课程、游泳和日常健身,投入上百万元更新设备设施,配有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洁水电等,每年还上交16万元给村里。温州市瑞安市探索出四种模式和制度:一是实现俱乐部管理模式。俱乐部一般下设资金筹集部、接待部、交流部、文艺演出部等六个部分,且必须在民政局登记。二是内容上实行“五连亲”制度,温州市、乡镇、民间团队、企业、村居进行结对帮扶,暑假还有新青年下乡活动,有助于丰富文化礼堂活动。三是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周末学堂,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开设健康讲座、插花艺术和木活字体验等讲座和课程,还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平台。四是成为宣扬传统美德的阵地,各村在文化礼堂内举行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学子等评选活动。截至2018年,瑞安评选民间道德设奖672项,有2万多人受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任博德]“无用”的人文学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下一条: ·欧洲人文学术会议将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
   相关链接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雨婷]锦绣鞠艺·[何潇 俞冰]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刍议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朱刚]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
·[张晨]记忆“过往”与记忆“未来”:圩场的两种发展面向·[孙芳]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文化空间的建构
·[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
·[张晨]“圩”场情感交融的历史过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地方经验·[孙芳]画中“戏”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杨煜坤]困境与超越:“轻文明”图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境况思考
·[任积泉]新时代背景下河西宝卷传承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