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政策·法律·法规·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律·法规·

文化部办公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作者:文化部办公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11-29 | 点击数:450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标识形式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GUO FEIWUZHI WENHUA YICHAN”,各民族自治地区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或其他文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主标识用于正式场合,如徽章、机构形象展示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标准颜色为红色(C25M100Y100K25)和白色,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
 
  来源:《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管理办法的通知》(办社图发〔2007〕14号)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文旅部非遗司: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下一条: ·教科文组织优化国家文化遗产法律数据库
   相关链接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黄永林 邓清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定位
·[黄龙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民俗学实践路径·[薛可 龙靖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新挑战和新对策
·[马知遥 刘智英 刘垚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孙正国]神话资源的雕塑呈现与公共空间化研究
·[隋丽]象征与标识:满族插佛托习俗变迁中的文化互动与族群认同·“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亮相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项兆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实践
·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举行
·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报告·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报名公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城市社会与文化建设博士博士后论坛征稿启事· 文化和旅游部等: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
·[庄初升]濒危汉语方言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赵世瑜]结构过程·礼仪标识·逆推顺述——中国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三个概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