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民族文学》展现各民族灿烂文化
  作者:石一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21 | 点击数:5290
 

 

  金秋十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圆满落幕的喜庆氛围中,《民族文学》蒙古、藏和维吾尔文版迎来了10周年刊庆。
  《民族文学》杂志是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期刊,汉文版于1981年创刊。2009年,《民族文学》蒙古、藏和维吾尔文版创刊。目前,《民族文学》共拥有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6种文版。《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诞生,呼应的是这样一个现实: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存在着大量的母语写作者和读者。《民族文学》蒙、藏、维3个文版创刊后,深得母语作家们的青睐,更深受本民族读者的欢迎。刊物走入了农村、牧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其中藏文版还发行到3750多座藏传佛教寺庙,不仅拥有僧人读者,还拥有僧人作者。
  《民族文学》蒙、藏、维文版每期译载国内各民族作家以及世界著名作家的经典和优秀作品,并开辟“母语原创”栏目,刊发母语佳作。3个文版创刊以来,分别出版了62期刊物,共发表了700多篇翻译作品,还分别发表了100多篇母语作品,数百位翻译家参与翻译工作。因此,《民族文学》蒙、藏、维文版是一个文学交流与借鉴的重要园地,少数民族母语作家从中获得营养和启发,从而提高文学自信和创作水平。一些母语创作新人,也通过《民族文学》蒙、藏、维文版脱颖而出。
  《民族文学》蒙、藏、维等少数民族文字版以办刊实绩彰显了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重要性,在语言形式方面使中国当代文学变得更加丰富,使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增添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在国家级的文学平台上体现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珍视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对文学人口的新发现和进一步壮大。
  《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还是展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窗口,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一个渠道。比如蒙古文版发行到蒙古国,并多次刊发蒙古国作家作品专辑,还具体承担了由中国作协和蒙古国作协合编的《中蒙文学作品选集》编辑翻译工作。选集荟萃了中蒙两国各29位作家的佳作,是向中蒙建交65周年和中蒙友好交流年的献礼。可以说,《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为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展现了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展现了各民族文化与文学汇聚而成的中华文化、中国文学给予我们的强大文化自信。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10.21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762处 山西等地入选文物较多
下一条: ·现代花鼓戏《远山丰碑》在京演出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2024年第4期目录·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
·《文化遗产》:2024年第3期目录·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 年年会会议手册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
·《民族艺术》:2024年第2期目录·《文化遗产》:2024年第2期目录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民族艺术》:2024年第1期目录·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