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王维娜]“有情”与“无情”:长汀客家山歌主题研究
  作者:王维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10 | 点击数:7025
 

本期新青年王维娜,女,陕西西安人,现任职于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研究方向为区域民俗文化。本文以客家山歌为研究对象,说明它是山歌手口头创作、即兴演唱的口头传统。在一场“有头有尾”的山歌对唱中,歌手遵循情感逻辑即兴创作和演唱无数首山歌,主要目的在于用不同的山歌完美演绎两大情感主题——“有情”和“无情”。


  内容提要:客家山歌是山歌手口头创作、即兴演唱的口头传统。在一场“有头有尾”的山歌对唱中,歌手遵循情感逻辑即兴创作和演唱无数首山歌,主要目的在于用不同的山歌完美演绎两大情感主题——“有情”和“无情”。
 
  关键词:客家山歌;主题;子主题
 
  客家山歌是中国歌谣体系的一支,也是中国口头传统的重要研究领域。明末清初广东文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有一则广东兴宁客家妹子刘三妹与人对唱山歌七天七夜的故事,山歌手强大的口头创编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客家山歌的调查、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程,学界用于研究的客家山歌文本多根源于此。近年来,学界运用现代田野作业的标准考量三套集成,指出其种种缺陷,最大的质疑和反思在于搜集整理的文本“掺杂了参与者大量的移植、改编、删减、拼接、措置等并不妥当的操作手段,致使后来的学术阐释发生了更深程度的误读。”另一方面,三套集成工程搜集整理保留下的山歌文本多为单首山歌和截取的一小段对唱文本,不利于学者从口头性、活态性研究这一口头传统。2007年至2009年,笔者在福建省长汀县进行田野调查,获得了极为珍贵的根植于口头传统的山歌对唱文本。以田野作业为基础,分析这批活形态山歌对唱文本发现:客家山歌并未因缺乏叙事性特征而杂乱无章、逻辑紊乱,在一场持续几个小时、长达几百首的山歌对唱中,是情感逻辑而非叙事逻辑在引导着山歌对唱的顺利进行。受山歌情感逻辑地制约和影响,山歌对唱有一套演唱顺序,当地人称为“有头有尾”。一场“有头有尾”的山歌对唱,歌手需要即兴创作无数首山歌,主要目的在于用不同的山歌完美演绎两大情感主题——“有情”和“无情”。千百年来,无数山歌手吟唱着成千上万的山歌,传唱的都是有关“有情”和“无情”的歌,这说明了核心主题传承的稳定性。
 
一、“有情”与“无情”:山歌的情感主题
 
  与侧重于叙事的史诗、神话、传说等口头传统不同,客家山歌以情歌为主要内容,抒情是客家山歌的核心表达方式。抒情对于客家山歌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叙事对于史诗、神话、传说等的意义。田野调查中发现,“有情”和“无情”是被山歌手反复谈及的两组概念,山歌手福伯如此解释“有情”和“无情”所表达的含义:
 
  有情就是(两个人有)爱情了,(山歌主要)就唱爱情了。啀打个比方:“郎有情来妹有情,两人有情赛过天下人,男的有情赛过杨宗保,老妹有情赛过穆桂英。”这就是有情山歌。无情就是两个人唱的歌没有感情。“老妹无情本无情,霉树搭桥跌死人,霉树搭桥让郎过,老妹心中一定有别人。”这就是无情的,老妹心中有别人,啀就连不到了。
 
  可以看出,“有情”表达的意义群主要是“你也思量啀,啀也思量你;你想连啀,啀也想连你”,无情则集中表达这样一组意义——“你想连啀,啀不想连你”,“有情”和“无情”是民间对于客家山歌情感主题的高度概括。洛德将主题定义为“一些经常使用的意义群”,弗里在进一步定性主题的特征时认为,“与其说他们是词语群,不如说它们是成组的观念群。”因此,客家山歌的主题不是具体的一首歌或词语,是歌手为了完成山歌的抒情所表达的意义群和观念群。
 
  山歌对唱中,为了完整演绎男女情感发展经过,完成“有情”和“无情”两大情感主题的表达,山歌手还需要使用许多相关的子主题。洛德在《故事的歌手》中使用过“子主题”这个概念,他发现,在史诗的主题之间呈现线性联系的场合中,有一些主题会被包含在更大的排列组合之中,但由于这些主题有时也表达核心意义,因此他放弃了使用“小的”或“非主要的”、或“次要的”主题这些概念。由于客家山歌的主题按照情感逻辑而非叙事逻辑划分,相对于史诗等叙事类口头传统中所使用的复杂、繁多而又多变的意义群而言,情感的分类模式较为简单清晰。另一方面,长汀民众在长时间的山歌传承中,已经将人类诸多的情感高度概括为“有情”和“无情”这两个大的、核心的意义群,有利于研究者使用“子主题”这个概念来定义和划分两个核心意义群下“小的”意义群。本文对子主题的分类和命名依据情感发展的逻辑,也参考了《歌谣集成》中有关情歌情感的分类。“有情”主题主要包括初识、探问、赞慕、安慰、赠物、初恋、热恋、相思、盟誓、苦情、嘱咐、感叹等子主题。“无情”主题则包括分别、拒绝、谴责、断情等子主题。
 
二、“有头有尾”:山歌对唱的逻辑顺序
 
  歌手在对唱山歌时,需要遵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规律,对山歌的主题以及子主题进行排列、组合和转换,长汀当地民众称之为“有头有尾”。
 
  “有头有尾”是山歌手在描述山歌对唱顺序时使用的一种地方表达,对此,山歌手宝叔如此解释:
 
  唱山歌要有头有尾的唱才好听。开始就(唱)两个人想,你想啀,啀想你。唱了之后,就唱有情的歌。唱了有情的歌以后,最后呢,大家都要回去了,就唱没有情意的歌。要这样分开来唱,唱了才有意思。…………这个不是我们想出来的,按规矩是要这样(唱)的,按道理就应该这样唱,分作三段唱就比较好,有规律地唱大家就喜欢听。
 
  根据宝叔有关“有头有尾”的解释发现,长汀地区山歌手演唱山歌时遵循着一套三段式的演唱顺序:“想念的歌”——“有情的歌”——“没有情意的歌”,这种三段式的演唱顺序以男女情感发展方向为主线,类似于叙事题材的开端、发展和结局。田野调查中发现,长汀山歌手对于“有头有尾”的解释体现了山歌演唱传统对于歌手的规范和限制:一是山歌对唱必须有开头、有结尾,情感逻辑上要连贯和完整,如此才称得上一场完整的山歌对唱;二是山歌对唱有自成体系的演唱顺序和情感逻辑,山歌手之间共享着这套山歌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山歌对唱中关于“头”、“尾”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按照演唱顺序共同完成从“头”到“尾”的演唱。对于山歌对唱而言,第二层含义尤为重要。因为,作为一种对唱的口头创作传统,山歌对唱需要两名山歌手共同完成。为此,为了让对唱顺利进行,除了需要掌握山歌对唱“有头有尾”的顺序,两名山歌手在完成每组意义群的表达时还需保持演唱顺序一致,长汀当地人称为“合的到”。山歌手福伯作出如下解释:
 
  唱山歌有规矩,要唱的有头有尾。啀唱有情的,你就不能骂人,骂啀就没规矩。你要唱有情的都要唱有情的,唱没情的两个人(都)唱没情的。你讲啀好,啀就讲你好,啀讲你坏,你就讲啀坏,(两个人合得到;你讲啀好,啀讲你坏,就合不到,(唱的山歌)就不好听。打个比方,你年纪轻轻,你交了个男朋友,你男朋友要你,你不要他,这样两个人就讲不来,两个人就会断掉了。
 
  可以看出,受“有头有尾”和“合得来”的规范,歌手“在脑海里必须确定一支歌基本的主题群,以及这些主题出现的顺序”,按照顺序安排不同的子主题进行演唱。作为山歌演唱的开头,“想念的歌”是男女情感开始的阶段,这一阶段歌手运用最多的子主题有初识、探问、赞慕等;男女情感发展的阶段开始演唱“有情的歌”,歌手演唱最多的是以表达爱慕、思念、盟誓、劝慰等内容的歌;“没有情意的歌”作为一场山歌对唱的结尾,主要包括断情、离别、抛弃等子主题。分析山歌对唱文本,在三段山歌对唱中,山歌手表达每组主题所演唱的山歌数量有一定差别,有情主题的山歌数量最多,在一场60分钟的山歌对场中,山歌手总共演唱山歌约120首,通常有80首山歌属于“有情有意”的内容。
 
  在地方性知识体系的话语中,山歌的地方表达非常多,本文所涉及的“有头有尾”、“有情的歌”、“没有情意的歌”、“合的到”等地方表达只是规范山歌对唱顺序和情感主题的一小部分。在众多的地方表达中,它们的含义有些互相补充,有些有所重叠。对于歌手来说,这些地方表达引导和规范着他们个人口头创作的方向、顺序和情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folklore-forum)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下一条: ·[黄龙光]民俗艺术田野调查与艺术民俗志书写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林安宁]中国环北部湾傩书的口头艺术特点及对中原傩文化的融通
·[何志清 刘玉珏]赣南采茶音乐创腔手法中的“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文芳]秦始皇修长城主题故事群研究·[屈啸宇]保界庙传说的分布、生成与类型学意义
·[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为多彩 添华彩”系列非遗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
·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主题书展:神话学的世界——华东师大的学术文脉与传统
·[段友文 柴春椿]祖先崇拜、家国意识、民间情怀:晋地赵氏孤儿传说的地域扩布与主题延展·[刘文江]西北民间祭祀歌中的神话范型、典型场景与主题
·[隋丽]满族说部复仇主题的文化阐释·中国文联公开征集2018年度文艺创作扶持项目
·探寻中华文化脉络根源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主题活动启动·把握住戏曲的根与魂——现实题材戏曲创作主题研讨会综述
·[高有鹏]从大地到天空——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主题·文化部确定“遗产日”主题 1700余项活动将亮相
·文化部确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主题和口号 正式启动遗产日宣传活动·[邹农俭]跨学科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