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郭佳]顾颉刚大禹神话传说研究与“层累造成古史说”的提出
  作者:郭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10 | 点击数:14555
 

摘要:顾颉刚的大禹神话传说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20年代古史真伪辩论时期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以《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二文为主;二是1930年代在确定了以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史观为学术目标,转向了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后创作的《鲧禹的传说》。顾颉刚不仅发掘了神话传说的材料,在大禹研究中还涉及神话与历史、神话与宗教、神话与民族的关系三个方面的神话学探讨。由于“层累说”的提出与禹的研究密切相关,故反思作为理论方法的“层累说”,对认识顾颉刚的大禹神话传说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顾颉刚;大禹神话传说;神话学


  “层累说”20世纪20年代的一场“古史辨”运动掀起了中国近现代的史学革命,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认为上古历史与神话不分,皆为伪史,不是信史,故要实现清理伪古史、建设真古史的目标,就要将融为一体的上古历史与神话剥离开来,这也正是发现神话材料、进行神话研究的过程。因此,“古史辨”学派的史学研究催生了中国现代神话学的正式诞生,中国神话学界又将其称为“古史辨”神话学派,与文艺学派、人类学派、民族学派并驾齐驱,其中顾颉刚、童书业、杨宽等是这一历史学派神话传说研究的核心人物,禹的神话传说研究则是顾颉刚最重要的史学及神话学成果之一。

  顾颉刚关于禹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1920年代的古史真伪辩论时期,这一阶段,顾颉刚与其支持者、批评者的往来文章都将重点放在“层累说”以及禹的问题上,其中《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二文对禹的神话传说进行了系统论述。二是在1930年代以后,顾颉刚一方面将学术目标定为探寻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史观,另一方面以《禹贡》为中心关注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历史,在此背景下创作的《鲧禹的传说》既反映了他与童书业一起考证战国秦汉的夏代史说的尝试,又加入了考察“九州”、“四岳”等问题引出的结论,是顾颉刚研究禹的最重要成果。本文尝试梳理顾颉刚两个阶段的大禹神话传说研究,重点探讨其中的神话学内涵,以及反思作为大禹研究的理论方法的“层累说”。

一、前期的大禹神话传说

  研究禹的神话传说研究之所以对顾颉刚以及“古史辨”学派意义重大,是因为对禹的关注正是顾颉刚提出“层累说”的切入口,而“层累说”是“古史辨”学派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在1923年5月6日出版的《读书杂志》第9期上,顾颉刚发表了《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正式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并对禹的问题进行了最初的阐述。《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主要运用《诗经》、《论语》、《尚书》,分别代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证明禹的历史传说是层累造成的,禹是神话而不是历史人物:

  1、西周中叶宋人所作的《商颂·长发》说明禹在当时商族的观念中是上帝派来的开辟之神;春秋初年《鲁颂·閟宫》载后稷“缵禹之绪”,对比西周时期《大雅·生民》只见后稷之事不见禹,说明追溯周族的观念,禹从无变成了最古的人王。另外,《诗经》中禹与夏桀漠不相关,故禹和夏没有关系,禹或是一种动物,出自夏的九鼎。

  2、到了春秋末年,《论语》的古史观念对比《诗经》多了尧舜。除去虽提到尧舜禹传授关系但被怀疑作于战国时期的《尧曰》一篇,《论语》中二次连称尧、舜,一次连称舜、禹,又在《泰伯》一篇里接连赞美尧、舜、禹,可见当时禹之前有了更古的人王尧、舜,但尧与舜、舜与禹、尧舜禹的具体关系还没有被提及。

  3、到了战国时期,《尚书》的《尧典》、《皐陶谟》、《禹贡》等篇中,尧舜禹各自的事迹完备,尧舜禹的关系固定,但尧与舜的翁婿关系、舜与禹的君臣关系、禹与稷的同僚关系与之前《诗经》、《论语》中的古史观念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4、从战国到西汉,伪史被更充分的创造,尧、舜之前加上了兴起于秦国的黄帝、许行一辈人推崇的神农、《易·系辞》中的庖牺氏、李斯等人鼓吹的三皇、西南苗族的始祖盘古等人物。相较之下,《诗经》中作为开天辟地之神的禹,这时已经成为了古史期相对最短、地位相对最低的历史人物。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的发表一时激起了史学界强烈的反响,开启了1920年代的有关古史真伪的辩论。1923年先后发表在《读书杂志》第12、14、15、16期上的《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是顾颉刚对禹的神话传说研究的前期集成,文章就“禹是否有天神性”、“禹与夏有没有关系”、“禹的来源在何处”、“尧舜禹的关系是如何来的”四个前文已经提出的问题,针对刘掞藜、胡堇人二人的批驳,做了进一步的论证:

  1、关于禹的天神性。商周期间,东南方以会稽为中心的越族因有平定水土的需要,创造出了禹的神话,禹为虫类是越族的祖先神;禹的神话自会稽传于涂山,自涂山再传于楚,最后由楚传入中原,因禹平定水土的事迹流传地域既广,以至于说土地是禹铺成的、山川是禹陈列的,西周中期,禹名始见于《诗》、《书》,成为了敷土甸山的山川之神;西周末期有了后土之祀,禹又成为社神,禹与后稷的并称来自于社稷之祀的并尊,禹与周代祖先后稷并称后,禹也渐渐倾向于人化;最后禹从治水之神、山川之神、土地之神演变成了《閟宫》、《论语》中在后稷之前“躬稼”、“尽力沟洫”的人王。

  2、关于禹与夏的关系以及尧舜禹的关系。顾颉刚认为,根据《閟宫》、《论语》可以确定春秋时期的鲁国,禹已演变为人王,接下来便是禹与夏关系的发生与演变,以及尧舜禹关系的发生与演变:一方面,禹与夏的关系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书》、《论语》上都没有明确说明,不是单独提到“禹”,就是单独提到“夏”,到了战国中期,《左传》、《墨子》、《孟子》等书中才有了“夏禹”的记载;另一方面,尧舜禹关系的建立来源于战国时期因时势而流行的儒家禅让之说。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二文,是顾颉刚运用“层累说”理论方法研究禹的神话传说,或者说借由禹的神话传说这一课题阐发“层累说”。对禹历史的否定和神话的阐释,在当时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大禹是一条虫”的“笑话”不仅在史学界,也在整个学术界甚至社会上广泛流传,使得顾颉刚声名鹊起。虽然他之后对禹为动物之说提出了除《说文》之外的更多例证,但同行学者往往先入为主,不做深入了解,更有甚者,用对禹的研究只言片语的了解质疑“层累说”乃至整个“古史辨”学派。吴锐在《“禹是一条虫”再研究》中提到,到了1950年席卷全国的批判“胡适派”运动中,“大禹是条虫”也是必不可少的话头,到如今,“更有甚者,将‘禹是一条虫’作为一颗炸弹捆绑在‘疑古派’身上,试图令它与‘层累说’同归于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陈连山]我的屈老师
下一条: ·[刘锡诚]我和江绍原先生的治学交往
   相关链接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
·[张多]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
·[谭佳]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
·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深切缅怀李子贤教授·讣告:沉痛悼念李子贤先生
·[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 路径、视角与方法·[赵蕤]日本神话学“南方说”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