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李永平:《禳灾与记忆:宝卷的社会功能研究》
  作者:李永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27 | 点击数:6020
 

          书名:《禳灾与记忆:宝卷的社会功能研究》

作者:李永平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5月1日
装帧:平装
页数:286页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16179512, 7516179515
 
 
 
 

  内容简介

  《禳灾与记忆:宝卷的社会功能研究》介绍了宝卷是口头传统在中古以后,用通俗的韵白、诗、偈子、曲牌、十字佛等凑集成文,阐明某种宗教教义,以期劝善禳灾的口头传统。人们对瘟疫、天灾、战争的恐惧,对吉祥美满的渴望,自觉担责成就了自我“修炼”的道德宗教。修禊“污染”,禳解“灾异”是禳灾叙述与“做会”仪式的神话观念基础。作为民族过去的精神表征和集体记忆,宝卷建构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我们道德的出发点。社会集团记忆形成的关键环节在于文本与仪式的经典化。文化记忆的媒体有口头宣卷、文字抄写、印刷、祝祷、祓禊仪式等,宝卷就是拥有这些记忆类型的“民族志”,建构的是“想象的共同体”。

  作者简介

  李永平,陕西彬县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麻州波士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陕西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俗文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等5项。近年来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思想战线》《文艺理论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民俗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


继续浏览:1 | 2 |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英] G·S.柯克:《希腊神话的性质》
下一条: ·王元林:《国家正祀与地方民间信仰互动研究——宋以后海洋神灵的地域分布与社会空间》
   相关链接
·[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张润平 李才景]岷州宝卷存目
·[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场域的文化流动与传承研究·[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李贵生]中国宝卷在河西走廊的独特发展·[李丰]宝卷中的“回文”与仪式实践
·[纪秋悦]圣俗之间:清代以来《红罗宝卷》的抄写、刊印与仪式实践·[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
·[郑土有 李亚棋]伊维德河西宝卷英译研究·[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
·[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
·[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霍福]历史场阈中的目连戏研究
·[陈泳超 陈姵瑄]民间宝卷的身份叙事建构·[吴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阐释庙会信仰实践的社会功能
·[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任积泉]“守正创新”是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必然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