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吴云初:让动画与非遗相得益彰
  作者:王学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5 | 点击数:2098
 

吴云初是《葫芦兄弟》的造型设计之一

      《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可以说,仅仅提起这些动画片的名字就足以勾起几代人的童年回忆。这些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出品的经典动画作品没有“大长腿”,不需要王子公主,更不是几百集你追我赶毫无情节的故事,它们凝结着中国的艺术、历史、神话传说,用动画的形式巧妙、细致、含蓄地诉说着本民族的文化精华。

      在这次对话活动中,75岁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美术设计、动作设计师吴云初很认真地全程参与,他说,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民间艺术和动漫领域的融合,既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又可以让当今的动画更接地气,更快回归国际动画舞台的最高点。

      上海美影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厂,也是拥有最长历史的动画制片厂之一。自1957年建厂以来,其所生产的动画片占全国美术片产量的80%以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美术片的风格。

      据吴云初回忆,1956年中国动画片的创始人之一万古蟾加入了上影美术片组(上海美影厂建厂前的名称),他提出搞剪纸动画(将剪纸、皮影、年画、木偶等元素运用到设计创作的美术片)的设想,于是带领一群年轻人去湖南皮影木偶剧团调研参观、参加陕西木偶皮影戏观摩大会等,开启了动画人向民间学习的先河。1958年,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拍摄完成,并且受到了观众极大的好评。此后的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1960)、《哪吒闹海》(1979)、《猴子捞月》(1981)、《鹬蚌相争》(1983)、《天书奇谭》(1983)、《葫芦兄弟》(1986)、《宝莲灯》(1999)……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吴云初说,据不完全统计,从开创剪纸动画到20世纪初,美影厂共拍出剪纸动画片近100部,约占美影厂总产量的1/5,其中20部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等国内奖项,13部电影获西柏林、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际动画电影节奖项,获奖总数约占美影厂获奖总数的1/4。

      时至今日,我国的动漫界仍旧视上海美影厂生产的剪纸动画片为经典。那么,在那个创造力迸发的年代,上海美影厂创作的诀窍在哪里?

      吴云初说:“首先要感谢传统民间文化对动画创作者的滋养,正是因为我们向民间艺人学习,才使得我们的作品保持着一种很淳朴的风格。源于民间的剪纸、皮影、年画、木偶,画面色彩丰富又富有层次感,人物的外形轮廓分明,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因素使得剪纸动画一出现,就成为老百姓很熟悉、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

      借鉴并不代表死板地照搬,吴云初认为,剪纸动画的成功还在于他们将彩绘、水墨、镂刻、拉毛等多种美术形式融入作品,丰富了剪纸动画的表现力。此外,他们还注重引入厂外著名的美术家参与剪纸动画的美术设计,提高了剪纸片的美术水准。

      在动画制作技术不断革新的大背景下,吴云初始终认为,剪纸动画不会就此告别历史舞台。“只要动画创作者能够虚心向民间学习,将我们的民族特色转化为动画设计的风格特点,运用相比我们那个年代更高水平的现代制作技术,一定会在拍摄手段、动作表现上比之前的作品提高更多。”吴云初说。

本文原载:《中国文化报》2017-09-15 第4版:专题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山东非遗精品展在淄博举办
下一条: ·雪梅并作十分春——剪纸、皮影、年画传承人对话动漫界
   相关链接
·中国传统插花亮相三里屯艺术节中秋雅会·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