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二十四节气

首页民俗学专题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大雪
——储备能量,孕育希望
  作者:如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05 | 点击数:2053
 

 

(黄卓 绘))

  以“大雪”名之,说明到此时节,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应该是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了。此时,整个大地显得纯洁而静谧。

  不过也有例外,南方一些城市终年不见雪。对于生活在这些城市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一年四季轮回,春花、夏风、秋月、冬雪,构成的一幅完整的“风花雪月”图,才对得起悄然溜走的一年时光。或许也正因如此,大雪漫天的想象,总能勾起南方没有亲历过的人无限的遐想。

  在这大雪纷飞的时节,尽管南方一些城市看不到雪,但寒冷依旧,寒冷总能让人清醒,让人思考。人生恰如大雪覆盖下的大地,越是淡定,越是沉着,越是简单,越能储备能量,越有迸发无限希望的可能。

  【物候】

  大雪分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意思是说,大雪时节,因天气极度寒冷,连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一种叫做荔挺的兰草,也由于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民俗】

  观赏封河:“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偶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水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进补: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禁忌】

  冬无雪,麦不结;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大雪时节,最忌讳无雪。因为雪有保暖作用,可防止春旱,有助于冬小麦返青,又可冻死泥土中的病毒与病虫害。

  【赏鉴】

  好事近(嘉定二年正月二日大雪)

  汪莘(宋)

  堂上拄黄山,辉映庭前春雪。记得山中雪境,恰一般清绝。

  须知天锡与方壶,比似镜湖别。好得镜湖狂客,伴方壶欢伯。

  南乡子(大雪韩叔夏坐中)

  向子諲(宋)

  梅与雪争姝。试问春风管得无。除却个人多样态,谁如。细把冰姿比玉肤。

  一曲倒金壶。既醉仍烦翠袖扶。同向凌风台上看,何如。且与芗林作画图。

  【养生】

  着装宜保暖贴身:大雪节令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多加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则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等。

  天冷也通风: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可以增强细胞功能;晚上则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具有减弱、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对虚弱、患病的人要加强监护,观察呼吸、脉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宜多食热粥:养生专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的功能。此外,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等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如心整理)

(原载于 《中国文化报》 2015年12月4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陈艳】

上一条: ·二十四节气:清明
下一条: ·二十四节气:冬至
   相关链接
·[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
·关于征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研究课题”选题的通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在京成立
·[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张婉婷 刘芳芳]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传播的创新方式研究·[童方云]《二十四节气菜·宴》在常州的呈现
·关于召开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倡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经验
·“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杨苗苗]岁时节日习俗的维系功能
·[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专题║ 二十四节气——历史智慧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与古代科学精神·[郑艳]春秋代序 日月不淹
·[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梁珊珊 祝鹏程]从田园到城镇:二十四节气之于当代的意义
·[杨秀]人间四月天之立夏·[龙晓添]秋向此时分:丰收的节气与节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