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杨雪云]空间转移、记忆断裂与秩序重建
——对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农民城市融入问题的观察
  作者:杨雪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4-03 | 点击数:10427
 

  参考文献:

  [1]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5,(4).

  [2]于海.转引自[美]理查德·皮特.现代地理学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58-59.

  [3][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

  [4][英]吉登斯,著.李猛,李康,译.社会的构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2.

  [5]Schwartz B.Memory as a Cultural System:Abraham Lincoln in World War II.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6:212-213.

  [6][11]于海.人文空间的内涵.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9-08/17/content_18348627.htm.

  [7][8]于长江.乡村建筑的命运[J].艺术评论,2004,(1).

  [9]姚新勇.加速农村城市化:风险高于机遇[J].探索与争鸣,2011,(1).

(本文刊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陈艳】

上一条: ·[刘志琴]从本土资源建树社会文化史理论
下一条: ·[刘魁立]中国的农村应该姓“中”
   相关链接
·[穆昭阳]寒婆传说中的地景呈现与文化意涵·[于晓雨]泰山庙会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
·[朱林]时间的空间化:民间传说的地方性再认识·[周连华]家族传说与村落记忆
·[周波 孙艳艳]乡村振兴中的主体离村与精准返乡·[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赵经纬]遗产话语下社区博物馆的功能建构及其空间实践·[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
·[张雅棉]女性庙事实践与信仰空间构建·[袁玥]文化展演场:近代上海书场的表演与空间
·[徐永安]云南沧源县佤族猎头习俗记忆调查·[邢怀焱]文化符号视域下探究民俗活动的生成与延伸
·[肖志鹏]历史记忆何以构建:诸葛亮传说的历史记忆、书写与文化景观研究·[肖波 宁蓝玉]从传说意象到旅游地标:文化记忆视角下鹊桥的创新转化
·[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吴玟瑾]从地景轶闻到全民记忆:嘉庆君游台湾传说的文本化历程研究·[吴竞尧 牛乐]“艺术在地化”与“在地化的艺术”
·[翁瑾亮]北岳祭祀的当代转向·[王心怡]“名”“实”之间:走马镇空间生产与故事传统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