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李韵]德若高山 巍峙天边──追记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
  作者:李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3 | 点击数:3502
 


  

周巍峙 资料图片


  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于9月12日走完了98年的辉煌人生历程。人们知道他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却不知他是新中国首部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的总指挥;人们认为他是音乐家,却不知他为中国民间文艺作出卓越贡献,主持编纂出版了十部《中国民族民间集成志书》和三套《民间文学集成》。

  文坛打杂工

  周巍峙担任过非常多的职务,但几乎都与文化有关。2009年国庆前夕,记者去他家采访,提及自己做过的文化工作,周巍峙幽默地说:“我不过是混迹文坛的一个打杂工。”

  周巍峙曾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创作了大量群众歌咏歌曲。1950年,他将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誓词创作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斗志昂扬、激越铿锵的旋律迅速在全中国和朝鲜战场广为传唱,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战斗热情。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周巍峙满怀深情,为乔羽等人的歌词《十里长街送总理》谱曲,再现了高山呜咽、大海悲鸣、让人撕心裂肺的一幕。

  周巍峙更是一位专家型领导。组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大型革命歌舞《中国革命之歌》就显现了周巍峙的组织能力和艺术才华。

  生命的执着

  “我一生从事过很多工作,在我的生命里时间最长、倾力最多的莫过于‘十部集成’志书的组织和编撰工作。它占据了我生命里四分之一还多的时间,为此时刻挂怀,不敢懈怠。”2009年9月,作为总编委会主任,周巍峙对记者说。

  他说的,是历时30年、由十余万新中国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程。为了这套被誉为“中国民间文艺万里长城”的集成,他曾经十年不出门,减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专心编志。

  2009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这部298卷、4亿5000万字的鸿篇巨制终于宣告全部出版。老文化人都亲切地称它为“十部集成”,而那些曾为集成献出青春与智慧,甚至大半生都在为集成奔忙的文化人们,也随同飞逝的时光一起,成了“老集成”。周巍峙,正是这些“老集成”中最典型的一位。

  “不老”的老头儿

  著名音乐家、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名誉主席……周巍峙的头衔不少,但在记者眼中,周巍峙就是一个亲切和善、“不老”的老头儿。

  第一次采访周巍峙,他就告诉记者,他不喜欢别人称呼自己的职务,岁数相仿的可以叫他“老周”,年轻些的就叫他“周老”,更小的叫他“周爷爷”。而他会对忘年交的朋友自称“小周”。

  年纪长,心却不老,他的秘书唐晓刚说,周老是个“哈迷”,《哈利波特》出一本买一本,童心未泯。十多年前,手机还没有手写功能,记者听人说起周老会用手机短信,着实吃惊。一个不会拼音的80多岁老人,愣是与时俱进地学会了发短信。

  上海市委宣传部前副部长丁锡满在庆贺周巍峙98岁寿辰时写下一首《周公赞》:“古有周公,国之大贤。今有周公,人之范典。德若高山,巍峙天边。学如大海,容纳百川。领军文场,功垂史篇。寿高九八,行若少年。自称小周,童趣盎然。可师可友,吾等喜欢。祝觚请觞,共仰文仙。”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09月13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唐晓刚]疾步哪知老将至──近记周巍峙
下一条: ·[张小兰]不能忘记那些壮丽的日子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