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田野中国·乡规民约与乡土社区建设论坛”在济南举行
  作者:记者 张清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23 | 点击数:3594
 

  原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结合发掘乡规民约现代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 张清俐)3月15—16日,由国务院参事室国学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及山东省民俗学会共同主办的“田野中国·乡规民约与乡土社区建设论坛”在济南举行。

  “千百年来,作为传统村落约定俗成的‘民间法’,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合,成为乡民遵守的法则。如今,作为地方自治经验重要资源的乡规民约遭遇困境。如何认识乡规民约的现代性价值,使之为当代乡土社区建设服务,关乎我国乡土传统的延续,这在当代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山东省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刘德龙表示。

  从已有的历史文献及目前发现的大量乡规民约碑刻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后,乡规民约的制定、推行规范着乡村社会。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士闪认为,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以乡规民约为代表的民间法和国家法在各自领域中根据不同的规则、运行方式调节维护着社会秩序,共同规范着乡民的行为方式,调节着乡民之间以及乡民和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常建华表示,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而言,乡规民约既是自治的规章,需要借助国家权威以取得合法性,同时又不能脱离国家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从政府批准乡规民约能够反映出乡村社会与国家的相辅相成关系以及共同治理的实践。

  今天,在一些乡村社会,乡规民约的约束力正在逐渐弱化。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从法律人类学角度分析认为,乡规民约具有习惯法属性,但只有经过长期实践的乡规民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现代乡村社会这种实践的消失是乡规民约失去其约束力的原因所在。在倡导法治社会建设的同时,我们不应忽略乡规民约在现代基层自治中营造、凝聚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与会学者表示,扬弃、发掘传统乡规民约的现代价值,涉及现代社会中如何重建“地方性”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耿波认为,与传统村落社会通过乡规民约所形成的社区相比,现代社区失去了“宗法传统”的地方认同,但通过重新整合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与交往,强化在日常生活的地点性演练,则有助于重塑地方感。

  “以乡规民约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治理制度、知识体系、生活实践和精神世界中其实可以有更大作为。”张士闪表示,未来借助国家的制度化设计和信息化技术,乡规民约将有益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与会学者认为,乡规民约的完善应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结合。常建华认为,现今的乡规民约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与国家法规保持一致,并针对乡村社区具体问题进行细化制定。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03月21日 14:06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东亚俗文学与民俗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温州大学召开
下一条: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年会通知(1号)
   相关链接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张士闪]节日戏曲表演的乡土生态
·[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吴雨馨]乡土生活中的民间小戏对民众的意义
·[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李涵]乡土社会秩序与日常交往礼俗的互动机制
·[高鹏程]民间工匠群体中的“同乡同业”现象·[邢莉]当代乡土社会神圣空间历史记忆的重构与族群关系的再生产
·[江帆]乡愁背后:东北乡土文化的内隐结构·[张亚辉 庄柳] 从乡土工业到园艺改革:论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
·[刁统菊 骆晨茜]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传承 ·[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
·[刘旭青]乡土谣谚的文化功能及其民俗价值·[李华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图景及其动力学
·[萧放]重新发现乡土·[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朱靖江]归去来兮:人类学视野中的乡土中国与影像表达·[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
·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朱振华]礼俗互动:社会转型与乡规民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