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作者:刘大先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5月1日  
页数:37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包装:平装  
ISBN: 9787516123546  
条形码: 9787516123546  
丛书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  
丛书主编:朝戈金 
 
内容简介: 
  少数民族文学作为复杂而充满活力的边缘表述,与现代中国的结构性转型纠缠在一起。作为一种“中国研究”的切入点,它的可能性与限度体现于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博弈之中。参差多样的各少数民族时间与空间认知模式在现代发生了一体化的变局,从而引发了历史与书写、地理与想象的多重化约过程,少数民族文学的探究有助于我们重新绘制现代中国的时空与人文图像。少数民族身份认同与主体性的确立和消解,少数民族文学的母语写作、翻译传播、形象表述与被表述之间的张力,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特定思维模式体现出来的美学、政治与生活方式等等的情境还原与理论提升,刷新了我们理解少数民族、现代中国乃至世界格局的方法、认识论和世界观。该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大先,1978年生,文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访学及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及影像文化。著有《时光的木乃伊:影像笔记》、《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与他人合作)等书,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年度评论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学”辨析  
第二节 可能性与限度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作为中国研究 
第一章 历史与书写 
——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叙事 
第一节 引言:时间的变局 
第二节 文学史的限度与想象力 
第三节 文学立科时期的文学史  
第四节 进化论与科学话语下的文学史观嬗变 
第五节 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确立与族别文学史书写 
第六节 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中的少数族裔文学 
第七节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兴起 
小结:重绘现代中国时间图像 
第二章 主体与认同 
——少数民族文学的身份与变异 
第一节 流动的主体 
第二节 国族建构中的少数族裔文学  
第三节 现代少数民族的文学书写  
第四节 认同的危机与另一种主体  
小结 
第三章 差异与表述 
——译介的少数民族文学  
第一节 语言、存在与文学的差异 
一、语言、民族与存在 
二、现代进程中的弱势语言危机  
三、文学表述差异 
第二节 翻译的权力与政治  
一、差异与权力 
二、功能与意义  
三、翻译:从文化到文学 
第三节 中国形象的多样表述 
一、失语、母语、双语、杂语 
二、流散经验、乡愁冲动与文化记忆 
三、表述的真实:同一性与差异性  
小结 
第四章 地理与想象 
——空间视野中的少数民族文学 
第一节 时空的现代性参差 
一、天下分裂:从地理分疏到文化等级 
二、进入国际:赋予空间以族性  
三、融于国家:把族群写入地理 
第二节 地理与族裔的文化互动 
一、混血之地 
二、时空转型:跨界地方全球 
三、地图的“发现”:栖居、旅行与观光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学的空间话语 
一、少数民族文学“场”及视角的转移 
二、书写族裔的另一种方式 
三、走在多向的路上 
小结  
第五章 迷狂与信仰 
——神话与少数民族文学  
第一节 大写的神话与小写的神话  
第二节 迷狂的消逝:现代性规约及其内在矛盾 
第三节 信仰的伏藏:美学原型、政治诉求与宗教归属小结走向情感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 
 |